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CFA、CVA、FRM等金融考证论坛
8389 13
2005-05-09

从报考CFA探讨证券、基金、银行职业生涯




自2001年从北大研究生毕业进入华兴证券(虚拟名称)投资银行部以来,王盛林对自己的工作还算满意,但最近几个月以来,部门同事和在基金公司的朋友们都在为了考证而忙碌的气氛,让他感到了些许的不安,是自己不思进取落后于别人了么?

就在他困惑难解的时候,偶然间从在华兴银行(虚拟名称)工作的妻子那里听说了《中国金融家》杂志连续四期登载的《应对金融职业“七年之痒”》系列文章,将全部四期文章一气呵成读完之后,觉得文中职业顾问刘真给王兆航提出的咨询意见非常有建设性。同样是在国内金融机构工作,他也遇到过一些类似的问题,通过与文章的同步思考,不少难题已经迎刃而解,但目前仍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种被热捧的金融从业资格证书是否值得一考?时下热门的CFA到底有没有用?带着自己的困惑,王盛林(以下简称王)也找到了刘真(以下简称刘)。

【为了3A证书奋斗?】
王:我通过阅读以前的文章得知您本人在美国的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都有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同时与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有比较多的接触。作为目前在国内证券公司工作的金融从业人员,我想向您咨询一些有关在国内金融机构发展的问题。

记得2000年华尔街著名的雷曼兄弟公司首次在北大、清华举办招聘会,并招聘了2名毕业生后,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德意志银行及瑞银华宝等著名欧美证券公司从2001年起相继在京、沪的四所著名高校(北大、清华、复旦、交大)招聘。我虽然参加了其中的一些面试,但最终与华尔街公司擦肩而过。我本科和研究生所在院系都是第一志愿北大经济学院,但毕业后的工作却没能遂了我的第一志愿进入华尔街公司,这口气我现在还没咽下去。工作2年来,不时听到同学朋友考托(托福)、考G(GMAT)的消息,忙着为更闪光的职业前程铺垫,他们的目标是在工作3年后去美国的著名商学院读MBA,然后加入华尔街证券公司,成为投资银行家。这条路我也想过,但就我个人情况来说,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我是从偏远的西部农村考入北大的,读书期间家中借钱供养我,现在好不容易工作了,每月的工资有很多都寄回家里了,很难再抽出钱来参加考试辅导班和支付美国学校昂贵的报名费。说到周围的同学朋友,申请MBA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些不读MBA的人报考了CPA(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英国称为ACCA,加拿大称为CGA),近来好像大家又在追捧CFA(特许金融分析师),都是以“A”结尾的证书,这些“尖儿”(北京人称扑克牌中的A为“尖儿”)就这么管用吗?我应该考哪个“尖儿”呢?有没有大猫儿、小猫儿(扑克牌中的大王、小王)的路径,能够比“尖儿”还大、还灵?

刘:盛林,你的情况和心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工作了,不同于在校期间,有什么风就跟什么潮。在职人员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特点以及未来志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既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对市场和社会变化无动于衷。下面就3个“A”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先说MBA。你刚才讲许多朋友在申请美国名校MBA,以期毕业后进入华尔街证券公司,这可以说是当今年轻白领也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年轻白领最最向往的金色大道。但这里应该提醒大家,一定是要美国的著名商学院(欧洲排名前2、3位的商学院也可以)MBA才比较容易得到华尔街公司的面试机会,普通学校(或前10名以后的学校)机会就较小了。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欧美普通学校的MBA及中国名校的MBA是否也有机会进入华尔街公司,答案是机会不多。但如果无意角逐华尔街,有没有必要读一个欧美普通学校的MBA或中国名校的MBA呢?我个人认为,如果财力和时间许可读个MBA,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读总比不读好。对大多数有进取心的年轻白领来说,从国内学校毕业后,不论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如果有条件继续攻读学位,总是利大于弊,比如说金融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券商、基金公司以及银行愿意招收研究生,如果总抱着个本科学历,10年后的竞争力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大专或职高。金融机构是与国际接轨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当然更愿意要英语好,学习过国际金融课程的人才,如果只有国内硕士学历,将来面对越来越多国外读过财经类硕士或MBA的人回国,竞争失利仍不可避免。至于博士学位,目前国内许多机构在聘用博士方面越来越接近国外的做法,即只有少数需要高深研究的领域如数量模型、风险控制等岗位才会聘用。因此已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大量招聘博士了。

有些金融机构低学历从业人员舍不得离开现有的岗位或高薪,但你想想看,在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的进程中,那些低学历的既得利益者都有可能在未来的人才聘用体系中被淘汰,目前四大专业银行的大幅度减员趋势就是一个例证。

我再简单谈一下CPA(美国及中国的注册会计师称CPA,其他国家注册会计师各有不同叫法,这里我们统称为CPA)。CPA比较适合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及希望从事会计的人士。但许多人不愿只做或长期做会计,所以一些获得CPA证书的人也会琢磨MBA或CFA等其他机会。

至于CFA……

(对此颇为关注的王盛林着急插话)
【CFA能否通吃证券、基金、银行?】
王:据我所知,国外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中的投资经理和研究部分析员一般都有CFA资格,国内目前也有这种趋势,我所在的是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简称“投行部”),从事的是专门帮企业上市的财务顾问服务。不知是否有必要报考CFA?
顺便也想问问,我爱人在银行工作,是否有必要报考CFA?

刘:盛林,你对CFA已经有一些基本了解更具体地说,CFA考试尤其是第一级考试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商业道德、会计、公司财务、资本市场投资交易产品(股票、债券、外汇、衍生产品)、投资组合、经济学、数理统计等。

在美国证券公司中,人人必考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是Series 7(系列7),有些从事证券销售与交易的从业人员还要考Series 3 (系列3,期权与期货)及Series 63 (系列63,纽约州证券法),这3个系列所涉及的内容和考试方法与CFA第一级大同小异。有些国内的金融从业人员听说了这些美国系列后,也想报考,以便应聘美国券商。但这种美国系列不接受个人报名,一般是先录取后才以公司名义团体报名。在我们国家相对应的是中国证券业协会规定的“证券、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这种考试你是很清楚的。

现在有人将金融行业的岗位从含金量的角度排了个序,即银行、外资银行、券商(2003年许多券商有行业性亏损)、基金公司、合资基金、合资证券公司、欧美证券公司。这一排序虽不十分精准,但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有人希望不断进步,认为必要手段之一是要考证。选来选去,大都锁定了CFA。

其实,上述排序的金融机构中,很少有硬性规定要求CFA的,但有CFA资格或暂时只通过第一级或第二级的应聘者,会被认为掌握了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的许多产品知识和商业道德常识,并且起码有一定的金融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应聘面试中自然能够更从容一些,尤其是碰上有国际金融机构从业经验的招聘经理,共同语言就更多了。用你的例子来讲,你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需要去见一些大型企业的客户,例如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企业,他们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接触过许多国外的优秀分析员,见识非常广博,如果你不具备扎实、丰富的国际金融知识,很难说服他们接受你的产品和服务,甚至连对话的机会都争取不到,相反,如果你的国际金融知识同样甚至更优秀,那么在与这些大客户接触的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假如你想应聘合资的基金公司,投资部和研究部当然会很认同CFA资格,假如你是应聘他们的市场部,有CFA资格总比没有的好,尤其是当你面对许多国内外的大型机构投资者来说,宽广的国际金融知识总会更多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尊敬,乃至更多的交易机会。假如你要应聘合资券商或欧美券商的投行部,相当于你现在所从事的投行部,虽然他们不会认为CFA有什么直接用处,但若你有CFA资格或其中第一级或第二级的知识,在面试中总是会增加许多共同语言,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术语还是英语。如果一个和你条件相同的应聘者没有CFA资格,那你有CFA的话会占有许多优势。

下面从你爱人的银行岗位探讨一下。假如你爱人想长期在国内银行工作,恐怕读个MBA会更有用处,因为国内的银行产品不太复杂,短期内混业的范围也不会太广,大多数的国内银行较难得到三资企业的业务,因此一般来讲对国际金融产品知识的要求不是太高。目前许多国内银行的各级经理越来越多地在读MBA学位或课程,因此MBA中的共同语言更能帮助在国内银行中得到提升。但假如你爱人的业务中有许多要和三资企业打交道,或者是与外国银行打交道或竞争,那么多些国际金融产品知识,总会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无论你认为CFA多么有用,或对将来多么有用,但假如你的支付能力和时间不太允许的话,你都会暂不考虑,这句话不用我说你也会酌情处理。但问题是许多人明明有时间有财力,却由于在国企工作环境中大家的追求、业余时间及金钱的使用与目前CFA一族大相径庭,也就在单位中随大流、随他去了,将来机构怎么改,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更能与时俱进,就不去考虑那么多了。反正石油行业的下岗人员大都是低学历者,咱们好歹也有个国内的名牌大本,走着瞧吧。出于这样的原因,加上时间和财力的借口,就不会去争取扑克牌“争上游”中的“A”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的位置最多是小三、小四罢了,若是玩“三先”(扑克中一种近似“争上游”的游戏,6人分为两队战斗),就只能等着“坐车”了。

【CFA班车时刻表】
王:看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了解一下CFA的报考问题。你能不能谈谈怎样报考?

刘:如果你有兴趣报考CFA,建议你访问一下CFA考试主办机构AIMR(Association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投资管理研究协会,她是1990年在美国成立的非盈利性机构.

一是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6月及12月在北京、上海及广州这3个考点可以参加CFA的第一级考试,二是2004年6月考试的最后报名截止日期是2004年3月15日。这里顺便介绍一组中国CFA报考数字,供你参考。
考试时间 中国内地考点 考生人数(人)
1999年6月 北京、上海 三级共计 100
2000年6月 北京、上海 三级共计 159
2001年6月 北京、上海 三级共计 389
2002年6月 北京、上海 三级共计 1,652
2003年12月 北京、上海 第一级考生 3,300

王盛林通过与刘真的一席交谈获得了许多有针对性的信息,他决定回去马上登录AIMR网站,了解考试报名的情况,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比较比较各个CFA培训机构和课程的特点,甄选出适合自己情况的课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9 22:15:00
好文。各种领域的资历都分析的很透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0 09:54:00
看了之后,知道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1 11:43:00

分析的很好,受益颇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2 16:07:00
好文赞一个,本来就想考CFA的,不错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4 16:46:00

不错。更加坚定了我的必考信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