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9608 19
2012-12-05
请教问题:大家在测算地区宏观税负时,税收数据采用哪个数据?是采用《中国统计年鉴》还是《中国税务年鉴》的?
《中国统计年鉴》上面只有地税的分地区数据;《中国税务年鉴》上面有全国税务部门的分地区税收数据,这个数据是征收入库的数据,年鉴注明不含关税、农业各税,但是在加上关税、农业各税后,再加上契税、耕地占用税这两个在《中国税务年鉴》上没有列出的以后,这个数据与《中国统计年鉴》上面的税收收入数据仍然对应不上。不知道大家在研究中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还请有知情的坛友多加指导,十分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5 21:06:59
大家有需要《中国税务年鉴》或者《中国统计年鉴》的,可以联系我,我有2002-2011年的《中国税务年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5 21:25:10
以2007年的数据为例,大家有了解的帮忙看看。谢谢!我在附件中附上《2008中国税务年鉴》和《2008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表。《2008中国税务年鉴》见pdf文件第5页。
附件列表

中国税务年鉴2008.zip

大小:9.69 MB

 马上下载

税务年鉴上的数据

本附件包括:

  • 中国税务年鉴2008.pdf

7-5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 (2007年).xls

大小:21 KB

 马上下载

统计年鉴上的税收数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8 03:03:37
就这两个年鉴而言,确实因为其统计口径的问题,从而导致其数据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由于关税由海关征收,故而不会在税务年鉴中反映出来,也不会有分地区数据;至于契税、农业税等,过去多由财政部门征收,也不会在税务年鉴中体现,但中国统计年鉴和财政年鉴会反应其地区数据。
要注意的是,即使把上述加总,也与中国统计间年鉴的数据存在出入,可能的差距在出口退税、滞纳金、罚款等等。
至于到底采用税务年鉴的数据还是统计年鉴的数据,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更多还是依据你的研究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8 09:41:27
谢谢kitchen0298 的热心帮助,想把两个年鉴的数据整理平衡看来是不可能了。整理过程中差别比较大的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务年鉴上得企业所得税比统计年鉴上的来得大。现在就用税务年鉴上的数据了。楼上提出的可能差距中的出口退税在调整中已经考虑处理了。再次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20:04:20
地方统计年鉴的税收是不含60%的中央级分成部分,增值税也不含75%的中央分成部分,同时不含消费税等,建议你看看注会考试税法教材第一章的内容。由于中央级和地方级有差异,因此很难说那个统计数据更准确,确实要看你的研究目的而定。
作为一个比较,只要是一致的口径,我觉得就可以了,一般来说用税务年鉴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比如云南烟草的消费税很多,可能地方税收(即其所附征的城建税)不多,如果算宏观税负的话,用税收和地方级税收两个算,和其他地方差异很大。因此建议楼主用税务年鉴的数据。税务总局每年都有编印一本全国税务统计,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找来看看。不过学校一般是看不到的,确有需要的话,建议申请ZF信息公开看看。另外提醒楼主,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对税收的统计口径都不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