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446 9
2005-05-09

构建理性主义是指过分强调人的理性边界,认为人可以设计出\,即认为自己理论思考中的理性能力本身,能够探索出或醒悟出具有帕累托增进和降低交易费用的组织形式、社会机制甚至整个经济体制模式来.这种倾向源自法国建构理性主义学者卢梭\伏尔泰和笛卡尔,后来则出现在中国传统所奉为神明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斯大林等人的思想中.

这种思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存留,尤其在中国的经济专家的心中,更可以说,有着较深刻的影响.原因在于他们早期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其知识的早期积累中,结合搜了很多的马克思主义的构建理性主义的传统.

在这个中国制度经济学异常火热的现代,我们的很多学者在研究中,盲目乐观的一位自己的设计是多么完美.殊不知,人的理性总是有限的,一个人(哪怕是在高深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不可能洞察每一个社会公众心中的偏好和习惯,所以其所谓的理性设计,总是会同事实出现偏差.

而中国的经济学研究,确有市场忽视这种现象,在一片自信中,去发展\构建所谓的优秀制度,且宣称他的完美.

殊不知,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使得这一制度本身总是存在问题.总是存在的偏差,使得浪费了很多的社会资源.诸如现代的所谓的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管理层收购的存在,已经造成了大量的问题.这仅仅是中国理性构建主义思潮的一个体现.

与构建理性主义相对应,演进理性主义的思维才是经济学者们所应该具有的.制度应该在一步步地演进\发展中取得前进,而不可能取得一步成功.

中国的制度经济学面临着构建理性主义的泛滥.已经出现问题.

站在经济学的危险边缘,我们每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都应当警惕,善用自己的理性!!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无所事事,而是强调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充分注意自己的有限理性.正如哈耶克所说:认识到自己理性的有限理性,才是我们人类的最大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9 21:53:00
出处?虽然我认为是你的原创,但就怕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9 22:06:00

的确是我的原创,不过是有感于看了韦森的社会秩序的经济分析导论.它在其中对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的建构理性主义思想有所关切.

我只是把他的观点深入化,现实化而已.

学术品质,是我们每个学习经济学的人应该起码遵守的道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9 23:41:00
还是那句话,有些微观机制或制度是可以建构的,比如拍卖机制;有些制度是不可以建构的,比如市场经济制度。应该对制度进行分层才好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0 00:12:00

提一个问题: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微观机制里面东东,构建的其实非常不错,但是效用离理论上的相差很大啊

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是各级VIP们行政命令行使习惯了,不懂得如何运用经济激励导致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0 09:57:00

斑竹所说的,可以在微观机制方面进行制度的设计。可事实上微观机制的制度设计上,以应当由民间自发的形成起习惯、惯例,进而形成秩序。微观机制的设计也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况且,在我们现有的产权制度下,进行微观机制设计的人,多数还是政治企业家们,而他们的做法,却有很大程度上被政府的VIP们,盲目加以推广,进而在一项制度没有发育完善的情况下,就被人为的扩散运用起来。

进行微观机制设计的一个基础就应当是产权的充分确立,使行为主体背着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对大家都有益处的制度约定。这才是微观机制上的制度创新工作。

楼住所提醒的是谨慎对待建构理性主义,原因是这一思路倾向在中国很严重,无论是学者、还是政治企业家、抑或是政府官员,他们都有这样的冲动和倾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