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953 2
2012-12-07
2012年的秋冬,合作大动作频频的奇瑞汽车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与广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捷豹路虎成立合资公司,以及此前公司内部组织架构的一系列深刻调整,都宣示着奇瑞正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加速战略转型的步伐。  经历了多年的技术积累与经验沉淀,15岁的奇瑞,不再一味地高歌猛进,而是更加注重提升内涵,谦虚地与合资品牌、世界顶级品牌合作,学习他们如何精雕细琢,如何品牌化、国际化。同样是走出国门,要想摆脱“Made in China”的廉价低质形象,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国际知名品牌,奇瑞选择的这条路,需要走得更远。
  十年磨砺:国际舞台全面“入场”
  2001年10月的北京车展上,来自叙利亚的汽车商萨米尔对奇瑞“风云”轿车一见钟情,一路追到芜湖和上海,找到尹同跃希望促成“风云”出口。在萨米尔的热情诚邀下,首批10辆奇瑞轿车出口叙利亚,很快在当地引起轰动,拉开了奇瑞汽车“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序幕。
  在“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理念推动下,奇瑞从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
  全球市场的大舞台上,开始频频出现奇瑞汽车的身影。到2011年,奇瑞汽车当年的出口量猛增至16.02万辆,年均增长率163%,累计实现70万辆出口,占据中国乘用车出口总量的约35%。这10年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以实现50万辆出口为标志,奇瑞国际化战略完成了第一阶段。
  按照奇瑞的国际化路线图,“走出去”的第一阶段,需要初步完成国际市场布局,实现三大目标:一是通过国际贸易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建立健全销售服务网络;二是在一些重要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对周边形成一定影响力;三是海外市场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到2010年,这些目标均一一实现,奇瑞在海外拥有16个生产基地,通过这些生产基地的市场辐射,实现了全面覆盖亚、欧、非、南美和北美的汽车市场,建成了一个由1100家销售服务网点组成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转型求变:努力跻身强者之林
  在顺利实现50万辆的出口目标之后,奇瑞已经站在了全球汽车企业排名第21的位置上。对于短短15年就到达这一排名的奇瑞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弥足珍贵,但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排名21绝不是一个给人安全感的数字。
  自主品牌做大之后必须做强,在奇瑞高层看来,这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奇瑞必须走向品牌金字塔的顶端,告别简单的规模扩张,实现发展模式的深层次转变,从“造车”向“造好车”、“造世界级好车”转变,从过去的“争立足之地”到跻身“国际知名品牌”之林。
  如果说奇瑞国际化战略的第一阶段是实现国际舞台的全面“入场”,第二阶段则是从“走出去”转变为“走进去”,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研发和生产,遵循“深入终端、市场调研、产品选型、当地适应性试验、完善改进、准入认证和市场投入”七步流程和原则,通过严格的二次开发和属地化测试,保证了产品的适销对路和优良品质,实现合作的本地化、深度化和多样化。
  那些拥有百年造车经验的国际巨头,成为奇瑞学习品质提升和品牌运作的榜样。按照先日韩,后欧美的顺序,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都是奇瑞的“标杆”。奇瑞内部也确定了追赶目标,旗下的奇瑞、旗云等各品牌纷纷找准各自定位。尹同跃表示,这将是一场持久而深远的战略转型,将给奇瑞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使其跨入“具有国际化远见的、技术先导的、值得信赖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品牌发展阶段。
  整合全球资源,开展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为奇瑞提升品牌价值夯实了基础。多年来,奇瑞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与奥地利AVL、德国BOSCH和美国江森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仅在2011年就与全球6家世界500强企业之间建立合资或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广泛涉及发动机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汽车电子、内外饰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
  自主合资:开启自主品牌“后合资时代”
  一直以“技术至上”的奇瑞愈发意识到,技术只是全球汽车强企的“入场券”,要想成为“座上宾”,单靠技术还不够,必须依赖品牌高端化。这也是全球市场变化和中国汽车消费升级、合资企业下压低端市场的客观要求。
  从追逐规模和销量转向追逐品质与品牌,由产品导向转为品牌导向,尹同跃简单概括奇瑞正在进行的调整,就是集中资源发展两个产品系列,打造一个品牌——奇瑞,雪藏瑞麒,威麟逐步退出,开瑞成为独立商务车品牌。第一阶段目标,在2016年建成本土核心竞争力最强的汽车企业;2020年,局部突破,接近国际竞争力水平;2020年后,进入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行列,进入欧美市场。体系建设则以合资企业为标杆,营销、制造等接近合资企业水平。这是奇瑞上下对战略转型形成的共识。
  与这个目标相一致,奇瑞的国际化合资合作也更加注重“多元化”与“深度”,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合作分别是:2011年,通过和以色列量子集团共同投资观致汽车,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资本、与跨国集团深度合作的新模式;2012年,奇瑞又与捷豹路虎合资建厂,进一步深化了奇瑞“多元国际化”合作体系,拉开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后合资时代”。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正当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通过“合资自主”方式与自主品牌争夺低端市场时,奇瑞汽车反以“自主合资”之道另辟蹊径,在坚持自主发展的基础上,与国际资本、跨国集团深度合作,实现技术、品牌、渠道的“各取所需”,优势互补,有利于奇瑞进一步提高产品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奇瑞要从品牌运作的‘业余选手’成为‘专业选手’,成为世界级大企业,这是奇瑞成长的必经之路。”尹同跃如是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7 08:09:4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01:01:31
看看的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