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银监局整肃银行代销乱象
2012-12-15 00:21:07 来源: 中国经营报(北京)
网易 > 财经频道 > http://money.163.com/12/1215/00/8INNSMK700253B0H.html
银行频发的“员工私售代销产品”风波揭开了整个银行业的产品代销乱象。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北京银监局已经要求辖区内的银行自查其分支行,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并于12月7日之前提交相关内容的报告。与此同时,在此次代销风波的事发地上海,当地银监局也开展了对银行理财产品代销问题的整顿。据
交通银行相关人士透露,全行上下正在排查理财产品风险及代销问题。
银行代销信托、PE等理财产品,本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格局:融资方有了资金,客户经理得到了回佣,而投资者也收获了远超于银行存款的收益——不过,一旦产品无法兑付,这样的利益共同体也就不复存在。也正因如此,监管层展开了一场针对银行代销乱象的整顿。
监管层整肃
银行按要求自查的产品分为几大类,包括由法定部门或总行批准发售的、分行批准发售的以及未经总分行批准而私售等。
银监会显然对银行理财产品代销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
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12月11日在出席
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时指出,银监会应理性看待理财业务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发展理财的认识不够,没有从银行未来经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制定理财业务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未来发展。
实际上,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将对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市场、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个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间,恰逢
华夏银行理财代销产品风波发生不久。在业内人士看来,规范银行代销产品乱象已经势在必行。
监管层已经开始有所动作。记者获悉,作为此轮银行员工私售代销产品风波的事发地,上海银监局对此问题尤为重视。据消息人士透露,上海银监局方面已经要求辖内各家银行自查代理销售股权投资产品和私募股权产品情况,基金、信托、保险及银行自己开发的一些理财产品暂时不在此次自查范围内。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监会近期也到银行与理财产品负责人和销售人员进行约谈。
据悉,银行按要求自查的产品,需分为几大类,包括由法定部门或总行批准发售的、分行批准发售的以及未经总分行批准而私售等。
上海银监局近日发布的新闻稿也显示,要不断完善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信息科技、理财业务、影子银行等五大领域的风险监管措施。
据惠誉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可能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而这还不包括数量更为惊人的代销信托及PE等其他第三方的理财产品。
代销乱象背后
大量的项目在“无缘”银行正规渠道的情况下,开始寻求旁门左道。比如经由第三方理财机构,或者金融掮客与银行客户经理合作。
银行各级分支行对代销理财产品背后收益率的追求,正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并让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控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代销产品并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后者是以商业银行为发行主体,商业银行承担产品设计、投资管理、销售等职能,目前年收益率基本在5%以下;而银行代销的金融产品则由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产品设计、投资及管理,商业银行仅是作为一个销售渠道。
以信托产品为例,根据普益财富的数据粗略统计来看,截至2012年10月底,共有3102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其中大概70%左右公布了募集规模,共募集资金为5069亿元。而信托销售的主力渠道就是银行。“之前有大约七成均由银行代销。”一位银行业人士透露。
事实上,在产品代销上,银行有很严格的规定。一般都是由总行把控,由同业机构部、审批部门和风控部门来综合考虑,有些银行对于额度较小的项目则放权给分行牵头。不过,在房地产信托受限以及一些信托项目兑付出现问题后,许多银行加强了风控力度。一位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对记者坦陈,该行对信托代销的项目已经大幅减量,尤其是PE项目,更是很少染指,少数的几个项目也肯定是通过私人银行来做。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项目在“无缘”银行正规渠道的情况下,开始寻求旁门左道。比如经由第三方理财机构,或者金融掮客与银行客户经理合作,就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通路。
“现在信托公司与第三方合作很多,对客户经理的渗透也日益加强,这方面的风险就更加突出。”某信托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说。
相对于监管之下的信托产品,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PE问题则更加突出,其中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一位从来没有PE产品经验的第三方理财公司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为了摆脱产品端的钳制,他们也要独立设计有限合伙产品,并通过下游渠道来发行;而其中就有各个银行的客户经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利益面前,很多客户经理的心理天平出现了倾斜。“外面(代销产品)的回佣远远大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提成,有的客户经理在权衡之后,就会向利益投降。”有私人银行人士说。
此外,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表示,每个分支行都有中间业务考核的指标,一些小银行的支行或许会通过私下引入一些高收益的产品来吸引客户。不过,这种情况总行应该会知情。
这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位私人银行的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私单”或者“飞单”的问题很普遍。“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发生,只不过是没有出现问题而已。尤其是在私人银行这块,客户对客户经理非常信任,客户经理向客户推荐了产品,即便不是银行代销的,后者也很少怀疑。”
不过,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表示,银行也有苦衷,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为了加强客户维护,希望客户经理能够加强与客户的关系,不过这又容易造成客户“私化”。因此在加强客户前端营销和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整个银行后台的把控。
监管或影响有限
即便是监管介入,也很难针对代销产品问题再推出相关规则。
在银行代销的乱象面前,监管层出手整治已经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不过,在中国银行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未名律师事务所杜庆春看来,即便是监管介入,也很难针对代销产品问题再推出相关规则,“这些规则其实都有,只不过最终落实到一个银行,就是自身的管理问题。”杜庆春说。
对此,多家银行表示认同。他们坦陈,客户经理那么多,如果有私下里的兜售行为,的确很难管理。
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建议,银行可以通过一些制度设计,定期的风险盘查、后台的数据监控等来减小“私单”风险。比如有些客户账户发生了大笔资金转移,却没有在本行购买产品,这样就会有一些线索。
但是这种方式效果也有限,“如果真想做私单,一定不会通过本行转账的。”上述私行人士说:“银行的分支机构那么多,最重要的是制度设计一定要合理,包括激励制度与风控制度,在此之外,确实不能完全排除客户经理的一些失范行为,但这是个别人员职业道德的问题,不会说有大面积的风险漏洞。”
“风险一旦出现的话,银行就算强不兜底,信誉也受到损害。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银行也会逐渐减少代销,更多倚重自身的产品设计。”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杜庆春进一步指出,银行的管理问题不仅暴露在代销环节,在信贷环节也同样如此。这样的事情在今年也多次发生,比如此前某银行客户经理将客户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私用于黄金炒作,而导致11名银行客户损失近700万元;而银行内人士卷入民间借贷的案件并不少见,年初农行江阴支行前负责人涉嫌“合同诈骗”,骗取资金过亿元。
有媒体引用监管部门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涉资千万元和亿元以上的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均显著增长,信贷领域案件较为突出,外部骗贷手段呈现多样化,票据领域爆发重大恶性案件,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引发的案件频发。
对此,监管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部分银行仍存在不规范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个别银行存在宣传、信息披露等方面不到位、投诉处理不及时、内控管理不严等问题。”在上述成立仪式上,杜金富说,“这同样也是社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点,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以达到客户和银行的双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