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全球“瘦身” 中国策略不改
2012-12-15 00:01:5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北京)
网易 > 财经频道 > http://money.163.com/12/1215/00/8INMPJQF00253B0H.html
为了应对更高的资本金要求、下滑的收入以及不断增加的技术成本,国际大银行的裁员潮还在继续。
两个月前刚刚更换全球
CEO的
花旗银行12月6日公布了1.1万人的全球裁员计划,其中个人银行业务约6200名员工、投行业务1900多名员工和后台操作部门2600名员工将被辞退。
花旗全球“瘦身”计划会否殃及中国市场?对此,花旗中国相关人士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称,花旗的中国市场战略和对中国的坚定承诺依旧且从未改变过,花旗持续在中国进行投资与业务发展,未来仍将继续如此。
全球“瘦身”
此次花旗集团裁减规模达到其全球员工总数的4%,比去年在总部裁减4500人的计划多出2倍。
花旗CEO的迈克尔·考伯特(Michael Corbat)称,他通过为2013年制定预算的办法,确定了需要裁员的地区和产品部门。这些地区或者产品由于业务规模不够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回报。
此次“瘦身”计划包括出售或者大幅减少在巴基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巴拉圭和乌拉圭的业务,关闭在巴西、香港、匈牙利、韩国和美国营业的部分分支机构。
据路透社报道,花旗集团董事长迈克尔·奥尼尔(Michael O'Neill)曾在今年10月份花旗更替CEO时表示,花旗高管将继续执行削减非核心业务、专注核心业务的策略,强调在主要的大城市开展业务。
此次削减成本的努力,将使得花旗需要在2013年年中之前计提大约11亿美元的开支,但是从2013年开始每年将为集团节省约10亿美元的成本。
对此,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报告指出,花旗每季度的费用支出约为120亿美元,一年10亿美元的开支缩减对利润率的影响并不大。一位香港金融业内人士也对记者指出,这几年来花旗一直缩减开支,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收入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运营费用没有显著减少。
多位分析人士预计,接下来两年花旗将持续推进重组措施,进一步的裁员或许不可避免。
仍然看好中国市场
花旗之外,其他国际性银行也纷纷通过裁员等方式收缩战线。规模较大的如
美国银行去年9月宣布裁员3万人、缩减750家分支机构。据统计,去年以来各大行累计裁员人数已经超过了16万人。
“监管方面更高的资本金要求,以及禁止银行从事投机业务的规定,都提高了银行业的最低回报率要求。银行被迫剥离回报率较低的业务,转向专注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业务。”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告诉记者,“
瑞银退出了做得不好的固定收益领域,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此前也已经退出了自己不太擅长的证券交易业务。”
此番花旗全球“瘦身”,一方面考虑出售或相对缩减巴基斯坦、土耳其、巴拉圭、乌拉圭和罗马尼亚等国的零售银行业务,同时另一方面,花旗将专注于全球150个“消费者银行业务增长潜力最大的”城市。
“中国是花旗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是一项长期投资,凭借花旗独一无二的全球网络和专业知识,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创新性、有价值的最佳服务,同时实现在华的全方位发展。花旗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对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我们有着充分的准备和信心。”上述花旗中国相关人士表示。
在中国市场,花旗今年动作频频。尽管年初售罄所持
浦发银行股份,但花旗获得银监会批准在中国独立发行信用卡,现在其中国信用卡业务已经开始运作。8月份花旗发布公告称,与东方证券在中国正式组建了合资投资银行——东方花旗证券,持股比例为33.3%。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李怡宗认为,虽然初期阶段的信用卡业务和券商业务难以为花旗银行带来盈利,但花旗开展这些业务,说明其着眼长期、看重中国市场的决心,短期内花旗的全球裁员计划不至于对中国区业务有太大的影响。
一位外资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每家银行都会制定一个长达几年的规划,并剥离长期不盈利的业务。据我们了解现阶段大部分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零售业务难以实现盈亏平衡。未来花旗肯定还会在中国进一步扩张网点,只是扩张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业绩、监管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位高管也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包括花旗在内的多数外资银行仍会持续加码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