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860 1
2012-12-16
这两年来,升值、加息、救市应该是中国金融界最热门的3个词汇了。这3个词汇中涉及到的很多问题都已经并且还将引起激烈的争论。虽然时未过,争论仍然在继续,但境已迁,升值、加息与救市所涉及的外部环境诸如各国经济状况、全球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等因素都在变化。在当前持续性的全球通胀背景下,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3个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    升值、加息与救市这3个被广泛争论的问题,因为全球通胀这个共同的主题而被纠缠在一起。面对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这些争论可以通过通胀这个当前的核心问题来重新审视(摄影 黄承飞)
  升不升值?不断升级的争论
  升值这个问题,最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是由于美国连年强调美中贸易逆差扩大并开始指责人民币汇率是导致美国逆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之后由于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热钱等国内因素的抬头而使得升值的争论升级。
  回顾:在争论中不断的升值
  2005年上半年以前,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围绕着的是升与不升和怎么升。当时不赞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观点有: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未放开资本账户下的兑换,汇率机制非市场化,改变币值没意义等。应该说,当时对升值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占了主流。然而,随着美国越来越多公开地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特别是面对美国自2002年开始的事实上的“弱势美元”政策,中国长久以来一直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给人民币带来了空前的升值压力。随着内外压力的不断积累,后期的主流意见已经倾向于升值。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汇率改革方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开始,争论已变为升多少、升多快。主要的争论焦点在热钱和通胀这两个话题上。
  早在汇率改革之前,由于美国的不断施压,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十分强烈。在面对外部升值压力的同时,国内的非正常外汇流入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都大幅增加,对热钱的担忧也是促成2005年汇率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的观点认为:随着升值的过程,非正常流入的热钱会逐渐减少,至少会逐渐可控。不过现实是,随着升值的继续,特别是随着升值的加速,热钱不仅没有减少,甚至离“稳定增加”越来越远,增速越来越快。大家对热钱的关注也越来越突出。在这个螺旋循环中,热钱推动了升值,升值反过来又通过预期的加强,引来了更多热钱。这里暂不争论热钱有多少,因为毕竟涉及到热钱的定义问题。不过,似乎对热钱问题的担忧角度在最近有了些变化。2008年5月上旬,人民币兑美元的NDF(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报价一度与国内的报价出现了倒挂,似乎人民币短期升值程度的预期开始趋弱。到5月底,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开始正视越南金融问题,中国国内的担忧也似乎由热钱泛滥开始转变为热钱流出对市场的震荡。目前,越南的金融状况似乎有逐步稳定的迹象,这是继当年的泰国金融危机之后又给中国提了一次醒,央行最近也出台了关于反洗钱的新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规范国际汇款业务,也算是中国对热钱进出的可监测性的有益尝试。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到,不变的是人民币在持续升值,变化的是里里外外所有参与者的预期。
  而关于升值与通胀的争论,也是一样。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认为加速升值能够缓解通胀,主要理由是:第一,人民币升值可以使得大宗原材料的进口成本相对降低,缓解输入型通胀。第二,加速升值将有助于减少外贸顺差,从而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可以适当减轻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从而抑制国内通胀。不过随着人民币的连续稳步升值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升高,已使得这种观点的声音越来越弱。汇率与通胀率关系的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也显示,汇率的短期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明显,只有在中长期中才能够有所体现。最近的越南金融危机更使大家认识到,这一轮的通货膨胀,似乎更多地是受国际货币流动性泛滥影响,单独依靠某一国的努力来控制通胀,其作用是很有限的。此外,除了与输入型通胀有关的原材料以外,考虑到食品是当前通胀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由于中国并不是一个食品进口大国,单一的升值也就很难降低国内食品价格。从现实角度来说,当前管理层通过升值来反通胀的做法已经在弱化,而国内的财税、行政手段正在加强。
  无论是关于升值与热钱的争论还是升值与通胀关系的争论,其实都是抛开人民币所处的大环境静态地看问题,没有考虑到世界货币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因此,有必要着重考虑争议问题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
  汇率:以更灵活的制度来贴近国内外新形势
  升值争论,最让人感同身受的问题,恐怕就是国内出口型企业的生存状况恶化。抛开中国贸易顺差的绝对值不谈,在取消和降低大部分商品出口退税以及升值加速的双重作用下,同比增速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直接反映了出口型企业的窘况。而去年年底以来的国内通胀加速了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加速的双重作用,使得生存问题已经从出口型企业扩展到很多工业企业。据2008年7月8日《国际商报》的报导,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正式呼吁ZF灵活管理人民币升值速度,并提高消费电子类产品等一些技术先进产品的出口退税。该商会提出,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会对其会员企业造成60亿至70亿美元的损失。逐渐增多与放大的呼吁和请求,是人们不得不正视企业生存状况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升值加速,无疑应当慎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16 17:43:01
说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