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价格的高低怎么确定?供需?内在价值?还是其他?
发此问的,是源于生活中的感触。一辆2000块的自行车让人感觉贵,一台2000块的相机就感觉很便宜,一件2000块的LV皮包可能要让好多人抢破头,一套2000块的书可能无人问津;不过2000块的自行车设计几百个部件,需要精细加工,同时它可以扩大行动半径,扩大生活的物理空间;一台相机可以让人展现对生活的认识,或者炫耀文艺;LV满足虚荣心;2000块的书提供思维空间。
如果你有钱你会买什么?
或者这么想,1000块能买到像样的自行车,骑起来很爽;5000块能买到入门级的单反,稍微有点手感;5万都够呛能买到像样的奢侈品;200块钱就能买到一年也看不完的书。这样对比,清晰的看到满足不同的“欲望”所需要的成本。
我喜欢自行车,喜欢机械感的东西,喜欢实在的东西,感觉这些商品的物价很低,问津的人也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萧条,圈子越来越小众。相机、服装这些动系越来越受到热捧,价格扶摇直上。
那么,我感觉应该有一些商品的价格中枢在上移,有些在下移,这里面应该有些规律,比如,我感觉便携的、小型的东西价格在上移,满足虚荣心的商品价格在上移,电子类、IT类商品(中高端)价格在上移。那么价格中枢的变化是受到什么影响,供需?人的理念?人性?社会风气?我随手写了几个选项,投票算是启发大家的思路,请来讨论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