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320 3
2012-12-21
《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大家在学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觉的我们传统的翻译有问题?包括宋代的理学家们都认为,“方”是指方向,志向。所以才会出现电视剧中,尤其是讲述宋代以后故事的电视剧中经常出现孔门之人只要父母在就不轻易的离开父母,显的自已很孝顺父母。其实我一直想说,这种翻译从理学家们开始就翻译错了。在这一点上我最同意南怀瑾先生的观点。他说,“方”是指方法。我们加入有宏图大志可以离开父母去实现,但是我们一定要将父母安顿好,要有好的方法使父母不在时时牵挂着自已,能和父母随时保持联系。
      现在我国许多家长的思想任然走不出这个圈,认为儿女离自已进就是对自已的孝顺,这样就把孩子圈在了固定的地点。大学生一毕业父母就要求他们赶快回到家乡发展。其实,何必呢!大学生还年轻,多闯荡闯荡多好啊!孩子们离自已较远就是不孝顺?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们按照自已的或者传统的思路发展。何不“疯狂”一次抛开传统,抛开一切,让自由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21 09:03:51
不是“许可”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1 09:17:39
楼主何必约束自己呢!
如果有自己的志向的话,离开父母去实践父母当然也会为此而骄傲的。
不论翻译问题,单就生活水准来说,古时所谓“商人重利轻别离”嘛,是因为交通不便,加之生活水准低,人到了四十岁基本就进入老年了。
现在不同了,经济上允许的话,即使家在海南,工作在黑吉辽都可以每月回去看,即使这个条件没有的话,打个电话也比古时一封家书走半年的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1 10:04:09
gaoxiaogou 发表于 2012-12-21 09:17
楼主何必约束自己呢!
如果有自己的志向的话,离开父母去实践父母当然也会为此而骄傲的。
不论翻译问题, ...
呵呵,嗯,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