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2 17:13:25 来源:华夏时报
过会已经半年,文峰大世界IPO却一直未能成行。
今年1月25日,文峰大世界连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文峰大世界)首发申请获通过。公司主要从事百货、超市、电器销售专业店的连锁经营业务,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1.1亿股,募集资金7.67亿元。
这家崛起于江苏南通的连锁业巨头,曾于2004年提出上市申请,后又突然自动撤回。
与其同属一市的江苏三友(002044)当年也提出上市申请,并最终如愿。今年3月,江苏三友发布一则“自杀式”公告,称实际控制人早于2004年就已变更,而2005年上市时,公司没把实际控制人变更一事记录在招股书上,涉嫌信息披露严重违规、IPO材料造假和欺诈上市。
一些专业人士因此将质疑目光投向已过会的文峰大世界时发现,其披露材料对国资“私有化”改制的表述含混不清,重要内容一笔带过,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有蒙混过关之嫌;同时违反当时信贷管理规定,违规动用贷款资金进行管理层收购,完成“私有化”任务。
私有化改制成硬伤
2004年文峰大世界突然撤回上市申请,至今仍是一个谜。
当时集团办公室人士对媒体回应称,“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已基本解决,暂没有新上项目需要资金,没有向资本市场融资的需要。”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解释过于牵强,将时间跨度拉长,从6年后的今天看来,当初撤回上市申请,是因私有化改制中管理层受让资金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是其IPO最大硬伤。江苏三友暴露出的问题,文峰大世界也部分存在,上市审核有可能过不了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计学专家告诉记者,2003年,南通在部署文峰集团国企改革方案时,采取将国有产权评估定价后向经营层转让的做法,即当时流行的MBO。文峰集团净资产评估值为56791.42万元,经过剥离部分土地和国宾馆资产,核定实际转让净资产为20551.44万元。
但招股书申报稿披露的方案一笔带过一句话,称“调减按有关规定处置的资产7865.68万元”,这句话里面的“有关规定”是哪些规定?被处置的7865.68万元资产都是哪些资产?招股书并未作详细的解释说明,也未列出明细表,有蒙混过关之嫌。他说,肯定有猫腻,如果正常核减处置,招股书应作详细披露和说明。
记者查看招股书申报稿发现,关于“文峰集团改制情况”的介绍材料如实记录,但翻遍349页的招股书,未发现被处置的7865.68万元资产的详细清单列表,更未看到有关规定是哪些规定。
对此问题,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一位陈姓工作人员称,目前正处于静默期,拒绝就任何问题接受媒体采访。
违规动用信贷资金
记者进一步研究招股书申报稿发现,文峰集团在国资“私有化”过程中,不明不白被“调减”7865.68万元资产后,最后核定转让净资产为20551.44万元,管理层在收购这部分净资产时,违规动用信贷资金。
管理层收购资金来源为三方面,一是个人向企业借款,向南通宏丰发展有限公司和南通舜业制衣有限公司各借4000万元和1000万元;向南通市商业银行借“改制贷款”12827.27万元;ZF向经营管理层奖励2127.8万元,作为改制受让金缴付ZF。
南京苏源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尹志金告诉记者,经营管理层用信贷资金购买国有产权,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当时适用的《贷款通则》明确规定,借款人不得动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2008年12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后,国内才对此逐步放开。
对于这部分违规动用的信贷资金,公司承认“并不完全符合《贷款通则》的相关规定”,但同时认为,已按时足额归还,未擅自变更贷款用途,未使用国有产权担保,不符合《贷款通则》的行为已终结,并不影响改制的合法性和效力。
尹志金认为,这些辩解和说明是苍白无力的,前提是借用贷款进行股权投资的行为是违规的,无论其贷款使用过程多么完善,使用程序多么合法,都改变不了这一性质,“用木已成舟的结果来对抗和漂白改制行为的违规性质,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