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消息,DHL在今日发布了2012年DHL全球连通性指数(GCI),在分析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之中,中国在出口商品广度方面排名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亚太地区成为全球连通性排名第三的地区。此外,中国依然显示出很强的地区间相互依赖性。 依据国际间的贸易流、资本流、信息流和人流在内的全球连通性深度与广度,该项研究对1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排名。中国在连通性方面的广度(第35位)远高于深度(第122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国内经济。统计数据同时显示,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为美国(17%)、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4%)、日本(8%)、韩国(4%),主要出口商品为电子设备和其他机械产品,包括数据处理设备,以及服装、纺织品、钢铁制品、光学和医疗设备。不过,中国在出口商品深度方面仅排名第82位。
整个世界当前的全球化水平仍然低于危机前的峰值
中国在今年的DHL全球连通性指数排名榜上位列第74位。荷兰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三年蝉联“世界上连通性最高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连通性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九个位于欧洲。报告根据2005-2011年期间超过100万个数据点得出结论:世界目前的全球连通性仍弱于2007年。它反映出,用包括贸易流、资本流、信息流和人流在内的国际流动为标尺的全球连通性在报告的基准年份(2005年)至2007年期间稳健上升,随后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大幅下滑。尽管全球连通性自2009年以来温和提高,但仍有待重返危机前的峰值。
德国邮政敦豪首席执行官安澎(Frank Appel)表示:“2012年全球连通性指数表明,当前剧烈动荡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受到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在这一缓慢增长时期,牢记全球化给世界民众带来的巨大益处并将此视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尤为重要。”他补充道,“最重要的是,ZF必须抵制阻碍跨境互动的保护主义措施。”
亚太成为全球连通性排名第三的地区;中国在此区域依然显示出很强的地区间相互依赖性
2010年至2011年,亚太地区在连通性方面的增长幅度排名第二,成为连通性排名第三的地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亚太地区连通性排名前三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由高至低):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
在2012年全球连通性指数中涉及的19个亚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排名第14位。多个因素导致了中国较强的地区间依赖性。
·中国有70%的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来自于亚太地区,尽管中国只有4%的固定资本形成总值记入FDI.
·仅有39%的中国出口商品销往本地区的其他国家,而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约为25%.
·就国际电话而言,中国80%的国际电话拨向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而中国35%的出口印刷出版物同样流向亚太地区内部。
·中国出生的人口99%定居在国内,而整个亚太地区的比例为64%.
连通性是激励整体增长的最强大杠杆之一
虽然2010-2011年期间整个世界的全球连通性只出现温和上升,但个别国家大幅提高。在此期间全球连通性得分提高幅度最大的国家为莫桑比克、多哥、加纳、几内亚和赞比亚——都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虽然该地区的连通程度仍然是世界最低的,但2010-2011年期间的平均连通性增幅是最大的。
“在国家和地区基础上对于实际全球化程度的调查,反映了两个关键的问题,”连通性指数的设计者潘卡基o格玛沃特(Pankaj Ghemawat)教授解释道,“第一,跨境流动大大低于普遍感知;第二,每个国家都具有从增强连通性中获益的未开发潜力。在当前经济疲软的时期,这是可用于激励增长的最强大杠杆之一。”“扩大商品贸易的益处远大于传统模型所表明的益处,”格玛沃特教授解释道,“这再加上来自服务贸易和其他类型跨境流动的收益,估计的经济利益将翻番,至少达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
行业连通性受到新兴市场崛起的影响
2012年全球连通性指数中另外增加的关键章节是对行业层面连通性的分析。报告的结论是,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正在改变行业连通性。生产和消费向新兴市场的移动,对于报告着重指出的三个行业产生了特殊影响:制药、客车和移动电话。报告提供了关于公司可以如何调整其战略以从不断变化的生产和消费地域分布中获益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