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0110 105
2012-12-26
悬赏 10 个论坛币 已解决
如题。

近期找了一些数据,然后模型+软件,做出来的结果十分不理想。于是,我找了不少期刊论文来看,发现期刊论文的数据实在是非常的漂亮,做出来的结果也非常理想。其中有的数据就感觉好像是一个周期经过延拓之后得到的。

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而我还不知道?

求指点!
QQ截图20121226202735.jpg

最佳答案

天若有.xmu 查看完整内容

1、你这些数据有经过正确的时间因素的折价吗?即选定同一个基期。 2、现在写的文章很多时候都是在为达到目的而不断调整,举个例子 画实际工资的图可能达不到自己臆想中的结果,有些人就改画实际工资增长率的图,或者改画名义工资/GDP的波动图或者其增长率。 还有就是比如有些人用R&D投入占比来定义科研活动,发现效果不好,就改用R&D人员占全部职工比例来做新的被解释变量,或许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总之,这是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26 20:35:09
1、你这些数据有经过正确的时间因素的折价吗?即选定同一个基期。
2、现在写的文章很多时候都是在为达到目的而不断调整,举个例子

    画实际工资的图可能达不到自己臆想中的结果,有些人就改画实际工资增长率的图,或者改画名义工资/GDP的波动图或者其增长率。
    还有就是比如有些人用R&D投入占比来定义科研活动,发现效果不好,就改用R&D人员占全部职工比例来做新的被解释变量,或许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总之,这是一个不断试验以之来达到自己目的过程。
    个人觉得,这也是现在学界的一个问题。为达目的而不断修改实证,而不是用实证去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6 20:40:26
那些期刊杂志之类的数据大多是专业人士做得,刚开始学做这些东西,能做出个大概已经很不错了,不要灰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6 20:53:39
顶贴是美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6 20:54:23
我也有此疑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6 20:58:21
没有修正也不是科学,这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