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669 23
2012-12-27
古来历代之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认为其灭亡的途径有三: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我们从历代找例子,可以发现:1、政怠宦成:西汉、西晋、唐、明;2、人亡政息:秦、三国之蜀、历代之变法时代;3、求荣取辱:元、清。

    上述亡国故事,其发生的经济学根源是什么?无论是政怠宦成,还是人亡政息,还是求荣取辱,都有着共同的经济学根源——权贵寡头垄断。

    在封建帝国,帝王之家及其羽翼下的权贵可以以任何借口来事实垄断控制。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自我标榜的一种“公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说,老百姓在王权下,人人平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土地分封、兼并、巧取豪夺,土地等资源都成了权贵的囊中之物。以明朝为例,早在嘉靖年间,全国土地兼并已经达到80%以上,形成了皇家、官家、土豪等为代表的土地寡头。

    这种权贵寡头的经济效率极端低下,无法抵御三种危机:一是自然灾害。明实录记载,明朝中后期,江淮一带在遭遇自然灾害后,一度出现白骨千里的局面。二是外侮。明朝中后期,新航路刚刚开辟,西方人还不够强大。但仅仅是偏居一隅的倭寇,就把大明帝国给搅合得不得安宁。三是农民起义。嘉靖、隆庆年间的农民起义多如牛毛,此起彼伏,战火一直延烧到闯王起义。

    中国农民并非天生喜欢起义。在权贵垄断的压迫下,他们首先的选择不是反抗,而是归顺权贵。于是,类似于罗马帝国末期的“隶农制”出现了:在无数苛捐杂税的逼迫下,广大农民纷纷把自己的私有土地“献给”权贵,并获得租种权,以获得权贵的暂时“庇护”。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历代的封建农业制度,最后都发展成了“隶农制”,即奴隶制与封建制的结合体。

    而奴隶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奴隶主贵族寡头垄断经济命脉。也即是说,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不仅仅是源于封建制,而且与奴隶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释:本文为bangfu999原创,引用请注明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27 13:03:39
了解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15:09:45
有人说中国封建社会是农奴制,很有道理。但更像是隶农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20:53:00
没有人读明实录吗?你们都不读原著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9 10:43:24
不遏制权贵垄断,历史周期律有解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4 00:24:48
这种权贵寡头的经济效率极端低下,无法抵御三种危机:一是自然灾害。明实录记载,明朝中后期,江淮一带在遭遇自然灾害后,一度出现白骨千里的局面。二是外侮。明朝中后期,新航路刚刚开辟,西方人还不够强大。但仅仅是偏居一隅的倭寇,就把大明帝国给搅合得不得安宁。三是农民起义。嘉靖、隆庆年间的农民起义多如牛毛,此起彼伏,战火一直延烧到闯王起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571122

分析的非常透彻!

真担心我们的祖国改革红利(最大的红利)用完的时候将如何收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