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债务危机
经济背景
因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化成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部分国家更是因此出现了主权信用危机,冰岛、巴基斯坦、爱尔兰、希腊等国纷纷逼近“国家破产”的边缘。美国以及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正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直接的导火索是希腊此前一直隐瞒的ZF赤字和债务状况在2009年底被揭露了出来,引发了市场的不信任,导致了希腊以及债务负担较重的南欧国家主权债券价格在市场上大幅度下跌。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惠誉同时还下调了希腊5家银行的信用级别。惠誉称,这一降级决定反映了“对希腊中期公共财政状况的担忧”,加上希腊金融机构的信誉不良和政策面的负面因素,难以确定希腊是否可获得“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受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6%,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希腊主权信用危机对全球经济冲击越来越严重,远远超过迪拜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
希腊债务危机起始原因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关甚远。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ZF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高盛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希腊的这一做法并非欧盟国家中的独创。据透露,有一批国家借助这一方法,使得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而且还包括德国。在高盛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意大利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基本理论
1.外债的定义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本金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ZF、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2.外债的种类
(1)国际金融组织贷款;(2)外国ZF贷款;(3)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外国企业贷款;(6)发行外币债券;(7)国际金融租赁;(8)延期付款;(9)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10)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
3.主权债务的含义
所谓主权债务(sovereign debt),是指主权国家公共部门代表本国,向国际或区域金融组织、外国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借贷或者为他人的借贷提供担保而形成的,并以国家信用保证偿付本金和利息的特殊类型债务。从借入和偿还资金的币种来看,除少数本币已经国际化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需要以被国际金融市场接受的外国货币(比如美元、欧元、英镑等)来偿付主权债务。
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初至今一直困扰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并导致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震荡,尤其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在2010年初发酵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风声鹤唳,一遇欧洲国家负面的经济新闻,欧洲金融资产和欧元就遭受市场的打压。直至2010年6月初,由于匈牙利爆出财政赤字比实际情况要糟糕的传闻,又引发了市场新一轮抛售欧元的风潮,导致欧元汇率一度跌破1.3美元的大关,创近4年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