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6574 6
2012-12-27

主权债务危机

经济背景

因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化成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部分国家更是因此出现了主权信用危机,冰岛、巴基斯坦、爱尔兰、希腊等国纷纷逼近“国家破产”的边缘。美国以及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正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直接的导火索是希腊此前一直隐瞒的ZF赤字和债务状况在2009年底被揭露了出来,引发了市场的不信任,导致了希腊以及债务负担较重的南欧国家主权债券价格在市场上大幅度下跌。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惠誉同时还下调了希腊5家银行的信用级别。惠誉称,这一降级决定反映了“对希腊中期公共财政状况的担忧”,加上希腊金融机构的信誉不良和政策面的负面因素,难以确定希腊是否可获得“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受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6%,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希腊主权信用危机对全球经济冲击越来越严重,远远超过迪拜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

希腊债务危机起始原因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关甚远。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ZF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高盛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希腊的这一做法并非欧盟国家中的独创。据透露,有一批国家借助这一方法,使得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而且还包括德国。在高盛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意大利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基本理论

1.外债的定义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本金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ZF、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2.外债的种类

(1)国际金融组织贷款;(2)外国ZF贷款;(3)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外国企业贷款;(6)发行外币债券;(7)国际金融租赁;(8)延期付款;(9)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10)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

3.主权债务的含义

     所谓主权债务(sovereign debt),是指主权国家公共部门代表本国,向国际或区域金融组织、外国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借贷或者为他人的借贷提供担保而形成的,并以国家信用保证偿付本金和利息的特殊类型债务。从借入和偿还资金的币种来看,除少数本币已经国际化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需要以被国际金融市场接受的外国货币(比如美元、欧元、英镑等)来偿付主权债务。

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初至今一直困扰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并导致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震荡,尤其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在2010年初发酵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风声鹤唳,一遇欧洲国家负面的经济新闻,欧洲金融资产和欧元就遭受市场的打压。直至2010年6月初,由于匈牙利爆出财政赤字比实际情况要糟糕的传闻,又引发了市场新一轮抛售欧元的风潮,导致欧元汇率一度跌破1.3美元的大关,创近4年的新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27 20:12:39
没有附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20:32:48
本质货币之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20:32:59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1.寅吃卯粮的财政运行机制
举新债还旧债,债务加速累积是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会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希腊以及南欧的一些国家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比较薄弱、财政政策缺乏约束、福利开支超前而税收能力又相对比较脆弱,这就导致了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在欧盟中一直位列前茅。当预期在一些因素的诱发下发生逆转并形成市场冲击时,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就必然下跌。毫无疑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直接暴露了这些欧元区国家长期以来寅吃卯粮所导致的财政窘迫状况将难以为继,这些国家在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必然要提高,其融资能力必然受到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国家不仅需要紧缩财政开支,更需要改革福利制度和提振创新的经济动力。
2.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财政政策的制度缺陷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制度缺陷表现为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和分散财政政策下的二元宏观政策框架以及僵化的财政约束标准。成员国ZF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意味着ZF无法再利用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减轻债务负担。加入欧元区后,成员国货币政策制定权统一上交欧洲中央银行,对国内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回旋余地大大缩小,独立货币政策制定权丧失成为成员国加入单一货币的主要成本。欧洲央行设计时参照了德国联邦银行体系,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但即使对于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在加入欧元区以前货币政策仍然是ZF应对经济波动的有力工具。其次,长期的经济调整是解决目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最有效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欧元区ZF不可能寄希望于长期经济增长来解决短期债务问题。最后,短期内解决超额债务的有效方法只能是增加财政盈余,即减少ZF开支和增加税收收入。但加入统一货币区后,欧元区成员国财政能力普遍受到削弱,使得债务水平过高的国家解决债务问题的空间大大缩小。一方面,成员国税收规模减少。随着欧元区各国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生产要素流动性加强,各国税收竞争更加激烈,一国单方面增加税收会引起税基向国外转移,整体上降低税收收入;另一方面,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使公共品支出少的国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ZF开支增加。有研究表明,美国各州之间具备高度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和充分的劳动力流动,但其转移支付的财政政策也仅能吸收40%的经济冲击,而对于财政分散的欧元区,其财政政策效力更为微弱。⑤实证研究发现,欧盟各国财政政策的调节能力只相当于美国北部一个州ZF政策的调节能力。⑥事实上,《马约》对各国财政赤字比率规定的硬性指标(3%赤字率和60%债务率)没有考虑经济周期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影响,限制了财政政策作用空间。多恩布什(Dornbusch)等⑦就曾指出,财政约束虽然合理,但如果共同货币当局信守财政纪律反而会束缚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功能的发挥。欧元区财政纪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简单的数量指标(3%赤字率和60%债务率)中,没有剔除经济周期性因素对财政赤字的影响。同时,《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各国财政政策的中期目标应该是达到或接近预算平衡,但中期财政目标限制了公共投资。公共投资的特点是短期内投人大,投资收益回收期长,这意味着一方面各国ZF只要削减长期投资就有利于短期内财政赤字水平达标,另一方面为了遵守《马约》规定的财政纪律,成员国ZF没有动机去进行符合长远利益、让几代纳税人受益的长期投资,尽管长期投资对于提振欧洲经济十分必要。
3.欧元区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条件
政治利益的不统一和民族利益的要求使得欧元区无法应对大规模的经济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20:33:2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1)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债务危机直接影响相关债权主体资产的市场价格;债务违约还会导致持有相关国家国债的机构或债务担保机构蒙受损失;如果违约情况特别严重,将引发多国连锁违约,导致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并严重冲击各类金融机构。
(2)导致实体经济衰退。不能控制的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并连锁影响相关国家对欧元区的出口和投资,严重伤害实体经济,导致与欧元区以及与其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爆发全面经济危机,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打乱了欧盟通过经济刺激政策促进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欧洲主要国家不得不迅速退出财政刺激政策,压缩财政开支。这将会使欧洲脆弱的经济复苏变得更加坎坷。虽然债务危机不会使欧元垮台,但的确可能使欧洲经济复苏夭折,使欧洲经济出现再次下滑。因为大规模削减财政开支,不仅将使很多欧洲国家的福利支出减少,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消失,而且还间接影响了欧洲社会的稳定,导致罢工、社会利益集团分裂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恶化,这对于经济复苏也有间接的不利影响。
(3)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如果出现最坏的情况,出现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将导致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信任危机,引发制度变革的诉求和斗争。
治理债务危机的对策
短期对策:
(1)建立欧元区主权债务救助基金
(2)救助国家缩减财政支出
(3)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权债务重组机制:
一旦主权国家因各种原因无力或者不愿偿付其负有的债务时④,债权人或债务人在此之前或在此之后就有可能启动主权债务重组(sovereign debt restructuring)程序,即负有债务的主权国家与其债权人之间通过集体的或者个别的协商谈判达成对既有债务(包括本金和利息)的重新安排,使债务国短期内暂时减轻偿债压力,恢复可持续的支付能力。主权债务重组的形式包括债务本金和/或利息的减免、债务本金和/或利息的延期支付、借新债偿还旧债、债券互换等。
长期对策:
紧缩财政开支,降低债务比例;建立欧元区统一财政制度;改革福利制度;提振创新的经济动力。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控制债务比例
——谨慎推动和建立东亚货币合作机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18 15:07:14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