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16 4
2012-12-29
我在写上海房地产泡沫的论文。分别采用了名义和实际的数据来做。

用协整检验做好之后,结果是实际的数据做出来的结果是有泡沫。
名义的数据做出来的是没有泡沫。

这个结果应该怎么解释呢?
求各位大虾帮帮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4 22:25:46
你说的是哪些数据,是字用货币来度量的数据吗?比如GDP、CPI什么的。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问题了。由于货币的发行量变化、衍生货币的变化、导致货币对实体经济度量的不准确性,在对经济学分析时一般都会扣除这个因素,我们常听电视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就是说“这是实际数据而不是名义数据”。古典二分法就是采用名义和实际两套数据对进行学指标进行研究。
“名义的数据做出来的是没有泡沫”,这句话说的,名义数据本身就显示了泡沫。是用货币作为度量手段对资产进行度量。以前是资产被评估为100元,现在资产还是那个资产,但被评估成了120,如果你忽略了通胀因素,那么“就是被高估了”,被高估就是泡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5 14:03:15
昭文 发表于 2013-1-4 22:25
你说的是哪些数据,是字用货币来度量的数据吗?比如GDP、CPI什么的。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问题 ...
做实际的时候,我是先房地产价格指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货币发行量、贷款利率处理成实际数据,然后用协整检验,结果做出来没有协整关系,所以是有泡沫存在。

然后又直接用以上的名义的数据,加上一个cpi,用协整检验,检验出来有协整关系存在,就是没有泡沫了。

按照您解释的,如果名义做出来有泡沫,那比较好解释,就是因为名义的数据里面本身就是有泡沫的。
但是现在正好反一反,就想不出什么原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6 10:18:32
很简单,你用的CPI有问题,因为中国的CPI构成没有房地产这块,显然是被严重低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6 20:01:56
voodoofx 发表于 2013-1-6 10:18
很简单,你用的CPI有问题,因为中国的CPI构成没有房地产这块,显然是被严重低估的
那不用cpi的话,应该用什么来把数据从名义变成实际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