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要正确判断是否必须做出决策
这就是说,有效的管理者在做决策之前首先要问一问:“我们是不是真正需要一项决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这是因为有时候不做任何新的决策可能正是最好的决策,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这个意思。
德鲁克说,做一项决策就像动一次外科手术。外科医生不到非动手术不可的时候,绝不轻易答应开刀。同样地,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不到非另做决策不可的时候,也不轻易地另做决策。因为任何新的决策都不免要影响到原有制度的更动,这就多少得冒些风险。那么究竟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才需要决策呢?
德鲁克说,有效的管理者像外科医生一样,尽管性格不同,有的倾向急进,有的偏于保守,但他们对是否需要做决策所考虑的客观条件,却遵循共同的原则,即:
首先,如果继续保守陈规,情况就将恶化,这时必须做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应当问:“保持现状会有什么结果?”如果答案是:“不会有什么变化”,那又何必节外生枝呢?即使问题令人烦恼,但不属于重要的问题,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就没有必要做出新的决策。
其次,遇有新的机会来到了,而这新的机会可能带来很好的结果,如不抓紧,稍纵即逝,这时必须做决策。
然而,德鲁克说,上述两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很多,我们更多地碰到的是介于上述两个极端之间的情况。我们所碰到的问题大多数并不是随他去吧,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是也不至于严重到不做新决策便将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们通常所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改进,而不是如何做彻底的变更。像这类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对这类问题,虽然不做新决策,同样能够生存,但有了新决策,将可能转入更好的发展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管理者就应具体地比较衡量: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可能带来什么损失。这可以运用决策论的方法来计算,但主要还是靠管理者的分析与判断。这要遵循两个原则:
a、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和风险,就应该采取行动;
b、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虎头蛇尾。
德鲁克以外科医生为例说,做一次扁桃腺切除或割盲肠手术,固然是冒险,但如果只切除一半,则是更大的冒险。所以医生只能选择开刀或不开刀,不能在开刀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只开一半。所以,有效的决策人,或者采取行动,或者不采取行动,而不会只采取一半行动,半途而废。若只采取一半行动,朝令夕改,才是不折不扣的错误。
归纳前面所说的,已懂得了做决策必须遵循的规范,从不同的意见中得到了不同的方案,对这些不同的方案的得与失也进行了比较,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就等着决策了。在这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时候,不幸得很,许多人到了这一步反而犹豫起来了。这拍板的关键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德鲁克提出做有效决策的第四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