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破坏严重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巨大的经济成就,其巨大的代价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以土壤污染为例,国家对相关的调研及统计数据讳莫如深,并未向全社会公布。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大约1亿公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2011年估计,其中大约2000万公顷的根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据
环保部2006年公布的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2006年前,环境保护部曾对30万公顷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抽测了3.6万公顷,重金属超标率达12.1%;湖南省1998年全省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就已经达到2.8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3%。
图1:中国受污染土地面积的所占比例

图2:中国受污染耕地的面积估计

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是第一个获批的“十二五”国家规划。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贡、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比2007年削减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的水平。预期规划总投资额将达到750亿元。
根据我们针对部分省份的相关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的梳理,我们认为,全国范围内的规划投资总额将明显超过750亿元(例如,湖北省“十二五”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的投资额高达142亿元;而湖南省明显高于湖北省等)。
《土壤环境保护法》、《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有望在未来陆续出台,无疑上述政策将引爆土壤修复市场的投资热潮。目前,永清环保、铁汉生态等公司已经深度介入土壤修复领域;维尔利已展开前期调研工作;而东江环保、桑德环境等公司也在积极储备相关技术人才。
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引领国内土壤修复产业
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状况极其严重。湖南省上游的采矿业、中游的采、选、冶行业和下游的冶炼业均较发达;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的粗放发展,是造成湖南重金属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湖南有色金属平均开采回收率仅50%左右,伴生矿综合回收利用率仅25%;而湖南省的有色金属产量却在国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湖南省多种金属储量、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图3:湖南有色金属矿及尾矿利用率

图4:湖南省部分金属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

2011年02月召开的湖南2011年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决定,该省今后五年(即“十二五”期间)将在环保事业上投入1000亿元,其中562亿元用于“对各种历史遗留下来的重金属污染进行集中治理”。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第一个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该方案涉及湖南湘江流域8市7大重点区域3大重点任务,规划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根据目前的规划,上述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筹集,地方政府负责配套资金。
治理规划的期限是从2011年到2020年;力求通过重点治理,到2015年铅、汞、镉、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70%左右,并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这意味着,湘江流域治理的实施,将成为引领中国环境修复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原文链接: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