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黄河文明:黄河国际经济走廊研究》内容介绍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黄河是黄河文明的载体。
黄河文明的衰落,是华夏儿女的悲哀!
黄河文明的复兴,是中国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主题。
是中国大西洋、太平洋国际走廊的复兴。
是中国贯穿东部、中部、西部命脉的复兴。
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重大战略的复兴。
——《复兴黄河文明》阳民封面语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深思,为什么黄河文明辉煌过,而现在不辉煌了,但中国的崛起,又必须复兴我们的黄河文明,因为黄河文明的复兴,也就是中华文明的复兴。我们认为,黄河文明的复兴必须依靠黄河文明的载体——黄河——的复兴,这是最优的复兴路径。而在国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复兴黄河文明,必须再次将黄河文明链接全球,而最优的方式就是构造黄河经济国际走廊(黄河经济带)。因此,本书分成五部分,共二十章。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也就是本书的绪论部分。其中,第一章通过历史数据,概述黄河、黄河流域、黄河文明兴起与衰落的过程,特别是分别介绍了黄河50公里经济带、100公里经济带和150公里经济带的历史、现状与问题,分析黄河国际物流通道的现状与问题等。
第二章,从黄河文明的兴衰,讨论中部崛起于河南定位,并重点介绍了复兴黄河文明大战略的重要经济拉动意义,即黄河文明复兴会不仅促使黄河经济带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结构优化,还将促进水运、港口仓储、基建养护、船舶修造、港航服务等水运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更重要的是,本章指出,黄河文明的复兴是在全球文明相互竞争下赢得世界人民尊重并得以传播与弘扬的重要方法,是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本书的第二部分,包括本书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章等共六章内容,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这六章内容按照省域划分,从下游到上游依次分别重点介绍了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和甘肃等各省域100公里黄河经济带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水需产业、工业经济、物流需求(原材料和产品物流需求分析)以及物流现状等,分析指出黄河国际经济走廊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充分必要条件等。
本书的第三部分,包括本书的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等4章内容。其中第九章重点比较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物流状况等;重点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定量计算推测出黄河经济带的具体详细的重要经济拉动效应等,通过与长江经济带比较,分析黄河经济带的优势和劣势等。
第十章则比较分析了珠江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的经济结构与物流结构,重点分析了珠江水系对珠三角核心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等九大城市的经济贡献,也通过与珠江经济带比较,分析黄河经济带的优势和劣势等。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则单独详细地分析了河南和山东的物流状况,尤其认真分析了山东港口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河南国际物流需求、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等对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迫切需求。
本书的第四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包括了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等。本部分则分别重点介绍黄河国际经济走廊的三种交通模式及其比较等。第十三章介绍了沿黄高速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沿黄运输成本的结构,重点分析了沿黄高速公路投资成本,回收期,经济效益以及沿黄高速公路的投资主体与投资结构等,尤其是重点分析了分段建设沿黄高速公路的具体方法与战略步骤等。
与第十三章类似,第十四章则分析了沿黄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沿黄运输成本构成和比例,详细分析了沿黄铁路的投资成本、回收期与经济效益,分析了沿黄铁路的投资投资方式、方法等。
第十五章,则是引发思考本书和撰写本书的核心,本章则具体详细分析了黄河的淤泥与清淤工作,分析了黄河水道建设对于黄河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大价值,分析了黄河水道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运输的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特别分析了黄河水道的独特文化意义和文明承载的价值。与上两章不同之处在于,本章还特别分析了黄河黄金水道的路线设计以及优化措施,并深入分析了以西安为西部物流枢纽、以郑州为中部物流枢纽、以济南为山东半岛物流枢纽的内在原因与价值等。同样,本章也分析了黄河黄金水道建设投资的主体,结构与投资成本、回收期和经济效益等。
第十六章则是对三类交通运输通道建设的比较研究,尤其是比较分析了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建设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投资风险等。
最后第五部分,包括本书的第十七、十八、十九和二十章。第十七章是分析黄河国际经济走廊的国家政策,特别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政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政策、中部崛起的国家政策,并据此分析了建设黄河国际经济走廊的国家政策及可能性,并指出这将有可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战略。本章指出,从国家层面来看,推动黄河国际经济走廊这项战略宏观意义非常强,涉及省份地区多,将会形成连接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把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从国际层面来看,黄河国际经济走廊通过兰州经乌鲁木齐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国际铁路干线,这条沿西走廊打通中国往西北方向去的欧亚大陆桥,将中国与欧洲市场的距离缩短。本章认为,由于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货物传统上主要走长江黄金水道,经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地中海—鹿特丹港。这一通道被视为第一通道,运线长、耗时久。而黄河国际经济沿西走廊通过水路结合,铁路公路的联网,高效低成本的运输方式能够实现与欧亚各国的无缝连接和贸易往来。同时,这条沿西走廊通过欧亚大陆桥,直抵荷兰鹿特丹港,连接大西洋,而黄河东入渤海,这样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就成为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第十八章则分析了当前轰轰烈烈的产业转移与黄河经济带战略布局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中部崛起与投资的新概念,还以河南为分析对象,系统分析了贯通东西战略与河南定位、河南地方政策、经济布局、河南城市群、河南“十二五”规划与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
第十九章则分析了黄河国际经济走廊对黄河旅游、黄河生态、黄河文化的重要影响,并分析了黄河经济带与黄河三角洲的关系,分析了黄河经济带的配套性发展战略等。
最后第二十章,是全书的基本结论,本章指出,黄河国际经济走廊的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全国经济东中西联动的重要一环,还是缩小东中西部人均收入差距的有力措施。
本书指出,黄河文明的复兴,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和唯一道路,非此不通。
周阳敏
目录参见:
https://bbs.pinggu.org/thread-808954-1-1.html
补充内容 (2013-8-6 07:59):
本书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号:ISBN 978-7-5141-3597-8;定价:52元;全书订阅:
jjgl.or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