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激励的四个关键驱动力 转型期间我们需要良好的业绩来证明自己,但你不能只靠你自己,你必须和你的团队一起,激励员工是你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受到激励的员工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因此,管理者要想激励员工,就应该了解这些驱动力以及可以采取哪些举措来满足这些驱动力。理论上对于驱动力的探讨很多,比如马斯洛夫的五层级理论,双因素理论等等,但是,对于转型期的领导来讲,如何短期内产生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尼廷诺里亚(Nitin Nohria)、鲍里斯格鲁斯伯格(Boris Groysberg)、琳达-埃琳李(Linda-Eling Lee)提出的四驱动力模型更加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应用。
第一:获取。人们总是设法去获取一些稀缺或者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当这个驱动力得到满足时,我们会感到高兴;反之,则会觉得不满意。这个驱动力往往是相对的(我们总是拿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而且是难以满足的(我们总是想得到更多)。
第二:融入。许多动物都与自己的父母、亲属或种群建立密切关系,但只有人类把这种关系扩展到了更大的群体,如组织、社团和民族。“融入”驱动力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热爱、关怀等强烈的积极情感;反之,则会出现孤独、愤世嫉俗等消极情感。在工作环境中,当员工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时,他们的激励度就会大大提高;而当组织背叛了或者隔离他们时,他们就会士气低落。
第三:理解。我们都渴望了解周围的世界,于是提出各种理论去解释各种事情,并且提出合理的行动和应对措施。当事情看上去毫无意义时,我们会感到沮丧;而寻找问题答案的挑战,一般会让我们充满激情。在工作环境中,员工所做的工作如果具有挑战性,并能让他们成长和学习,他们就会受到激励;而当他们所做的工作看起来毫无价值或毫无前途时,则会士气低落。
第四:防御。在面对外来威胁时,保护自己,保护我们的财产和成就、家庭和朋友、思想和信仰,是我们的天性。这种驱动力根植于“斗不过就逃”的基本反应中,这种反应是大多数动物所共有的,但对于人类来说,它不仅表现为攻击性或防御性的行为,还表现为寻求建立一系列制度来推动正义,明确目标和意图,并且允许人们畅所欲言。这种驱动力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觉得安全和自信,否则就会产生恐惧、憎恨等强烈的消极情感。
这四个驱动力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主次之分,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想充分激励员工,转型领导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员工的需要,满足其四个驱动力的全部或者急需满足的为度。事实上,每个情感驱动力都可以用不同的组织杠杆最有效地加以满足。理解激励的驱动力后,你需要采取如下措施来达到你的目标!
第一:审视和优化奖励制度。“获取”驱动力最容易通过组织的奖励得到满足。当然,这还得看组织的奖励制度能否有效界定员工的不同表现,将奖励与绩效挂钩,以及给予最优秀的人员晋升的机会或者给予成长的人员精神上的鼓励。
第二:建立和谐文化。要满足“融入”驱动力,在员工之间培育强烈的情谊,通过户外活动、同事聚会、生日Party,节日晚会等,或者下午茶等方式来让每一位同事能够在工作之余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培养非正式关系,建立一种促进团队合作、协作、开放和友谊的文化。
第三:岗位设计和轮岗。满足“理解”驱动力的最佳途径是设计出有意义、有乐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岗位或进行轮岗。在领导知识型员工的时候,我们在评估每一个人的时候,通常就要对我们团队进行塑造,通过新的岗位设计或者轮岗来满足其对于工作价值的自我认可。
第四:沟通与思考,转型领导需要让每一位同事对于自己工作的价值进行新的思考和认可,枯燥的工作可能价值很大,而同事没有看到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价值而感到自己价值所有。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儿孩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 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不同的沟通方式会让同事产生全新的思考,从而获得动力;
第四:绩效管理和资源配置流程。公正、可信、透明的绩效管理和资源配置流程,有助于满足人们的“防御”驱动力。转型领导需要设计一套实用的简单的绩效管理方式来帮助下属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缺点,优点,自己的成绩和自己的未达成事项,并且敦促不断改进。我在工作中通常会采用“成长合约”的方式来帮助员工做到这一点,如果员工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且能够得到有效的辅导,“防御”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并产生动力!
另外,员工的直接上司对于员工激励度起着与组织政策同样重要的作用。员工虽不指望上司对公司的整体奖励制度、文化、岗位设计或管理体制施加重大影响,但他们清楚上司在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内确实有一定的决定权。例如,管理者可以在表彰、认可和任务选派上,把奖励与员工表现挂钩。
转型领导只有在组织的制约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满足员工的所有四个驱动力,才能最有效地提高对员工的激励效果,短时间有效的塑造业绩,带领大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