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城》 [美]海斯勒 著 李雪顺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这个美国人眼中,中国,不是地图上的红线蓝线,而是他可能踏上的土路马路,不是报告里被引用的GDP,而是他已经认识的店老板或者教师的妻子。在这一秒钟可以搜索几万条资讯的年代,他慢慢走向了一座城。比起那些被催眠的伊文思,比误读的安东尼奥尼,彼得海斯勒幸运得多,因为他的双眼是你无法 没收或误导的摄影机。何伟是他的中国名字,特别普通。很多中国人都会有一个叫何伟的同学,邻居或者知己。读完《江城》,你会多记得一个何伟。
3 《乡关何处》 野夫 著 中信出版社
野夫是一个看破红尘补红尘的人,所以他写下一篇又一篇回忆录,主动把自己架在往事上烤。那些把历史当做一段生动视频的人,尽可以随时拖动进度 条,只要他觉得沉闷。对于野夫来说,那一切是真切得窒息的经历,而窒息与沉闷绝不会是同义词。乡关何处,故乡就是你的影子,你走到太阳底下,站定,开始诚实的回忆,故乡就永远在你的脚下,无人可以剥夺。
5 《万物静默如谜》 [波]辛波斯卡 著 陈黎 张芬龄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生在今世,便已足尝悲欢。敢写下诗,等于将一切付出。这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自白,也足以概括辛波斯卡。当众多的诗歌逃向形而上的城堡,她用她的日子证 明,抽签探望病人、出席葬礼、绑紧鞋带、填写履历表,这些就是诗人该做的事,该记录的永恒。
7 《论中国》 [美]基辛格 著 胡利平 等译 中信出版社
中国,作为一个宾语,被论,被猜测,被质疑,被呼吁,被遏制,由来已久。作者力图完整地观照,力求中立地叙述,他的努力,有助于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了解,也记录了岁月与岁月的不断印证。
8 《货币的教训》 周其仁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其仁《货币的教训》 我们读得懂人民币上的数字,但是不一定能读懂人民币的表情,心跳和体温。我们不知道这张纸币是健康,还是病弱,是在成长,还是羸弱和衰竭。这本书,是对货币的望闻问切,是对讳疾忌医者的提醒和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