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案例库
2013-1-10 22:42:00
中国平安:互联网金融新战场王伟|文
获奖理由:一家非常勇于创新的公司。率先和阿里、腾讯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信息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处理,并结合移动端将支付清算完全电子化。除此之外,凭借强大的IT系统,平安保险在电子商务上的实践也非常成功并领先同行。

金融巨头中国平安越来越将目光瞄向了用户数越加庞大的互联网。
2012年8月,在中国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就透露将与阿里巴巴的马云和腾讯CEO马化腾在上海成立合资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这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股权构成中,阿里巴巴持股19.9%、中国平安持股15%、腾讯持股15%,携程持股5%。
中国平安一位高层在今年10月曾经对媒体表示,“监管层对新公司的模式比较肯定,相信获批的可能性较大。”
众安在线财险最大的特点是,除注册地上海之外,全国均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服务。产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基于物联网的产品。比如虚拟货币失盗险、网络支付安全保障责任险,甚至还有基于语音技术的保险保障服务。
近几年,保险公司在网销渠道竞争激烈,但网络更多只是充当卖保险的渠道之一。而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则表示,希望新公司有所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销售渠道上,而且延伸到产品研发。“互联网上很多交易金额很小,出保单并不够,有些网络游戏有一定价值,网络上的虚拟价值是存在的,‘地面’的保险也可搬到‘网上’。”
据接近马明哲的管理层透露,今年马明哲制定平安集团新战略是“合理增长、优化结构、部署未来”。投资众安财险属于部署未来的范畴,在淘宝销售额破万亿,连上线不到两年的微信用户数都已超过两亿,互联网用户数和经济规模都迅速膨胀的背景下,抓住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无疑是中国平安面向未来的部署,众安财险这家合资公司的成立也只是中国平安进一步融合金融与互联网的第一步。
事实上,中国平安在战略上的“激进”是靠着2012年良好的业绩做基础。
10月30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前3季度实现净利润160.85亿元,同比增长10.8%。综合金融,保险和投资业务都有良好业绩。尤其是在保险行业较为困难的背景下,这一增长超越市场预期。
与A股其他3家保险公司3季报相比,凭借综合金融的独特优势和保险业务的稳健发展,中国平安再次成为行业翘楚。而受累于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另外3家业绩承压,前3季度报告显示,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双双陷入泥潭,净利同比跌幅均超55%;新华保险情况稍好,但同比仅微增2.42%。
报告显示,平安寿险业务前3季度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575.68亿元。其中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寿险业务实现了规模保费1387.09亿元,同比增长9.8%。依托专业化经营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平安财险业务前3季度继续保险增长势头,实现保费收入738.87亿元,同比增长20.0%。
前3季度,平安的银行业务为集团贡献利润52.46亿元,占全部利润的1/3左右,银行总资产近人民币1.5万亿元;存款总额达人民币9,353.97亿元,较2011年末增长9.9%。
平安投资系列也同样有良好表现。截至第3季度末,平安信托信托高净值客户数已超过1.7万,较2011年末增长33.6%;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人民币2,315.15亿元,较2011年末增长18.0%。平安证券亦斩获不菲,前3季度成功完成16个股票项目和31个债券项目主承销发行,累计承销家数均在市场排名第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0 22:42:51
温氏的信息化养殖小宁|文
获奖理由: 作为全球前5、中国规模最大养鸡、养猪企业温氏集团,在过去接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的以信息化科技来完善企业的管理,将信息化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管理和业务层面,并且通过后台的数据化管理来指导整个产业链的运转,这不仅为温氏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技改变农业的水平。

说到养猪、养鸡这个在中国存在上千年的产业,很多人头脑中依然是那些传统的景象,比如养殖场的脏乱差、技术含量低下等。其实这些景象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正因为如此,中国养殖业的规模普遍偏小。
东方艾格的数据也证实这点,2007年生猪饲养规模万头以上的仅占3.4%,即便是2010年也仅有5.64%,反观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一家养殖规模要占到全美的3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养殖规模偏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非常遗憾,农业不能像工业一样可以快速复制和扩张,这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不能像工业一样进行标准化扩张。显然,如何让农业像工业一样进行快速的扩张和复制成为解决目前农业问题的首要问题,而这一点,在温氏集团面前似乎已经找到了可靠的解决方法。
具体说来,温氏集团的做法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找到的密钥是通过信息化解决标准化进而达到工业化一样的扩张;复杂在于这是一个无人探索的荒漠,没有既定的方案不说,而且还面临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农业周期长、产业链衔接点多等,更重要的是养殖环节进行信息化更是很多连IT和互联网人士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早在1991年,温氏集团在很多工业企业都不懂信息化的时候,就开始了信息化之路。与很多企业的信息化从财务、办公等开始相比,温氏的信息化始发点却是从最难的农户管理系统开始做起,实现了对每一个养殖农户养殖行为的准确掌握——每一个养殖农户领取一次鸡苗、饲料、疫苗等都会在电脑上进行完整的记录。当然,对农户的管理在今天并不仅限于此。在对养殖农户的管理上,农户养殖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技术员现场使用PDA手持终端进行实时信息化管理,农户每次饲料领取时间、喂养食量、出栏时间、疫苗时间等信息都全部上收至总部。
尤其是2011年温氏集团“养殖技术与市场信息在线服务平台”上线,在每一个鸡舍(猪舍)内都安装了RFID芯片。RFID与PDA的结合应用,使得技术服务人员可以监督和支持养殖农户,解决了大规模和小生产之间的矛盾。
目前,温氏集团已经建立全面覆盖整个产业链而且是完全集成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是完全集成的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同时也建立了一个能够适时反馈整个集团公司分支机构运营机构的平台。不仅是管内部,温氏集团同时也将近5万个合作冷库都纳入到信息化管理。温氏集团已经完成了对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建设,这对于很多工业企业都没有完成的事情来说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业绩。
信息化的实行让集团得以实现“权力下放、数据上收”的目的,实现了分公司和各个养殖场的可管可控。下一步,信息化将重点在3个方向上发力:对上;对下;对外。对上,是指结合行业的知识进行整理,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一个依据;对下就是将各种机械设备联系起来,包括对环境监控、对数据自动采集、对动物群体生长状态的监控分析等,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外,是指随着企业发展,企业的营销等要发生变化,信息化要跟上企业的发展。
仰仗20多年在信息化方面不断的投入,温氏集团已经从1983年仅8000元股本的一个小养殖户,发展到如今拥有10大业务体系,150多家分公司,年销售收入超300百亿的现代农牧集团,2011年温氏集团实现上市肉鸡7.78亿只,出栏生猪663万头。温氏计划到2014上市12.5亿只肉鸡,产值200亿元,约占全国肉鸡产量的13%、广东省内的25%;到2014年上市1360万头肉猪,产值190亿元,约占全国肉猪产量的2%、广东省内的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