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cai1022 发表于 2013-1-15 03:15 
胡老师辛苦,为了学术为了工作,如此认真,敬业。
赞!
已设立并公布个人邮箱,参见新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术道德监督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017242
小可是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副主任胡怀国,2010年返京并进入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参与编辑部的部分工作。近来有论坛朋友反映,曾投稿经济学动态,且质量上乘,但未获采用或任何形式的反馈,闻之甚感惭愧。谢谢论坛朋友们对动态的厚爱,惠赐大作。将学术界优秀成果奉献给读者朋友们分享,并以此推进学科进步和学术进展,是任何一个编辑部的愿望和本职作在;但由于杂志风格、不同人对文章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同好文章“失之交臂”的情形很有可能。
小可无意猜测具体原因,但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引入一种“反馈机制”或“申诉机制”,尽可能为优秀青年学子做好本职所在的服务工作,尽量保证好的文章不被埋没。为此,特新设立一个个人邮箱(
huhuaiguo@yahoo.com.cn),供持有类似疑问的投稿人进行“申诉”。限于个人时间精力,为使得此机制能够运行,特提出一些要求,望论坛朋友能够理解和支持(视乎反馈意见,下述要求可以调整)。
(1)此邮箱专供投稿人申诉之用,不接受投稿、查稿等邮件(请向编辑部查询,以免信件太多,个人无法应付),不接受同我有过任何现实世界接触的人的邮件(以免受论坛朋友所提问题的困扰)。投稿、查稿等邮件,小可将不予收看、回复(以免超出我的时间精力),请论坛朋友们谅解。
(2)此邮箱仅接受如下情形的邮件:已经向经济学动态编辑部投稿,觉得自己的文章优于动态多数文章,但一个月内未获任何形式的反馈、或有反馈但三个月内未获采用。若我觉得文章有问题或不适合经济学动态刊用,我会明确告知是哪方面的问题,投稿人可以将我的意见在论坛公布;若文章很好亦适合动态,但因各种原因“失之交臂”,我会向编辑部推荐,争取跳过编辑部初审程序,直接发送匿审;并视乎作者意愿,可以采取论坛直播的形式(进度、意见、反馈、结果等)。
(3)为使得有关设想成为可能、可行,初步考虑如下程序(公开、公正、并保护论坛朋友个人隐私,视乎论坛朋友意见可调整):投稿人回复本帖,并向此邮箱发送电子版(需在邮件中自己在论坛的“网名”,以便对应);我会尽快学习拜读,并告知个人初步意见(三种情形:难以刊用及其原因、可用但需修改及其初步修改意见、很好并进入匿名评审程序等),视乎投稿人需要可以公布于论坛(如此,亦有助于论坛朋友们了解我们的要求和工作程序,或提供宝贵的改进意见等)。针对三种情形,投稿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我会及时报告论文刊发进度等,皆可在论坛直播(我会尽可能虑及投稿人隐私,避免直接提及作者与论文名称,初步考虑专设“编号”)。
(4)若上述设想可行,望论坛朋友献策、出力。匿名审稿人可以由编辑部选择,亦可以由论坛朋友们推荐或自荐(我会提供有关文章的学科领域、专业特色等信息)。任何出色完成审稿任务的论坛朋友,可自动进入编辑部的匿名审稿专家库(我需要向编辑部汇报和争取,但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任何经此机制进入匿审阶段的稿件,编辑部会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匿审没问题之后的当月或次月刊用。
(5)为保证客观公正,本人不同申诉人发生除邮件、论坛留言等之外的任何接触;申诉人和有关稿件的编审刊发等不涉及任何费用(感觉部分论坛朋友们想象力可能太丰富了),且稿件一经刊发,编辑部将按最高标准支付稿酬。当然,上述设想中涉及编辑部的部分需要小可汇报争取,但感觉问题不大。
(6)为保证有关设想可行,请双方相互约束,相互理解支持:不论个人时间精力如何有限,我至少每周查看一次邮箱;亦请论坛朋友们多多理解支持,仅发送同稿件“申诉”有关、且感觉文章质量上乘的邮件(不要求觉得比动态“90%”的文章好,但至少自我感觉优于“80%”)。就我而言,认真学习拜读文章,写出书面意见,安排有关进度等,均需要时间精力,目前每月最多能处理5篇左右(毕竟有大量繁杂的正式工作要做,且研究是我的主业),望论坛朋友们理解、支持并自律。
小结:
个人邮箱:
huhuaiguo@yahoo.com.cn
该邮箱仅接受已向编辑部正式投稿、且在规定时间未获反馈的论文作者的“申诉”,望我们双方相互理解、自我约束。
胡怀国谨识于2013年1月15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