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22 3
2007-08-06
国家应该成为新兴战略产业的投资主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上不断有新兴产业诞生,比如芯片业、生物产业、纳米产业等等,而这些产业往往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甚至包括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作为潜力大国,为了提高其综合国力,必须拥有这些产业并对其有足够的控制力。由于这些产业对科技水平要求极高,同时这些产业都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因此,一个国家如果要将这些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对其有足够的控制力,必须有若干个民族企业集中大量的财力、人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集约化地经营。这就要求这些国家拥有一定数量的、能够担当这些产业构建任务的、具有强大实力的民族企业。但是前文说过,由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中国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凭一己之力,还不足以进入这些新的、动辄投资几十亿美元才能形成规模效应的行业。而当现有企业无法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构建这些产业时,国内市场就会被国外公司的产品所大面积占领,比如中国的液晶产业、芯片产业就出现了这种状况。这时,国家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某种程度的参与,以国家实力为后盾,聚集尽可能多的人力和武力,尽快构筑起这些产业的框架。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各个国家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自具有相对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比如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成本都比较低但是科技水平落后,它们相对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发达国家由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发达的科技,但是生产成本很高,因此它们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就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和智力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经过上述比较之后,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要高效率地发展国民经济,就要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即必须以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和高科技行业还是尽量不涉足为好,因为在这些行业中,由于国情差别太大,发展中国家很难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


如果国际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秩序是合理的,是完全按照合理的法律治理的理想社会,尤其不存在超级大国以强凌弱、打压异己的情况,那么比较优势理论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国际社会根本不是理想的社会,国际政治矛盾重重、复杂多变。国与国之间、尤其是根本利益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的国家之间充满了遏制与反遏制、打压与反打压的关系,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超级大国与潜力大国就存在这种关系。于是,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建立在理想的国际政治环境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以芯片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产业,它的建立与否、规模和水平如何,不仅仅对国民经济,而且对社会的正常运行都有很深的影响,这些产业直接决定了(包括国民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大与否。因此,如果总是受到超级大国强力打压的潜力大国,按照比较竞争优势理论不发展这些重要的战略产业,而对这些产业的产品的需求完全依赖从以超级大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进口,那么如果一旦潜力大国和超级大国交恶,超级大国联合其他发达国家一起拒绝向潜力大国提供这些战略性产业的产品——哪怕潜力大国出高价购买也不行——,潜力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将在很短时间内遭受重大的打击。如果潜力大国还要向它们购买这些产品,无疑将以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为代价。由于在这些产业上受制于人,潜力大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将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这是潜力大国很难忍受的情况。可见,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基本上不适用于国际关系复杂、充满非正义因素的历史时期。


由此可知,建立新兴的战略产业对作为潜力大国的中国是别无选择的。在现有企业无法进入这些产业时,国家有责任建立新兴的基础性战略产业,并且要有很强的紧迫感,对这一点在政府内部应尽快形成共识。但是如何构建新兴战略产业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国家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构建,一方面要避免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建立数量庞大、而单体规模太小导致竞争力缺乏的中小企业群,由前文论述可知,这种做法达不到使作为推动产业发展主体的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达到最优状态。国家应一步到为地建立起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必须牢记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清晰所带来的企业竞争力低下的弊病,在建立企业时,在以国有资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入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建立产权多元化的企业。总之,国家绝对不能象以前那样建立起一大批规模偏小、产权完全国有企业进入新兴战略行业,不要指望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战胜国外强大的跨国公司。


因此,国家必须通过组建规模化且产权多元化的企业进入新兴的基础性战略产业。下一个问题是,国家组建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和具体操作程序又是如何呢?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国有资金的来源。虽然中国这几年财政收入年年大幅度增长,财政资金的总量十分庞大,但是国家要花费财政资金的领域很多,财政达到收支平衡已经十分不容易,没有更多剩余的财政资金用于投资设厂。因此,财政资金作为新兴企业的资金来源是不合适的。而我们知道,中国现在仍然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国家现在设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规模巨大的国有资产。这些资产中的经营性资产每年都能产生巨额收益,每年国有的经营性资本产生的税后利润在四千亿之上,只要从国有资本中拿出一部分,就足够组建新兴企业了,因此从性质和数量上来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成为组建新兴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最合理的选择。


具体操作程序可以如下所述: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国有投资公司,每年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一部分收益——比如四分之一,根据上文所述,大约为一千亿人民币左右——作为组建(进入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新兴企业的投资。同时,在组建这些企业的过程中,国有投资公司应该有意识地避免所组建的企业产权的单一化,国有投资公司可以以项目为核心,通过特定金融机构,向国内和国外公开集资,吸纳国内外资金,一步到位地建立规模化的、产权多元而清晰企业。然后在资本多元化的前提下,搭建合理的企业组织架构,建立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新兴企业完全可以上市集资,从而使企业成为公众企业。


在这里,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国有资金最终在这个(进入新兴战略产业的)新兴企业中未来的地位如何——如相对控股、不控股甚至完全退出——,这个企业也必须保持民族企业的性质。我们无法容忍国家辛辛苦苦建立的企业最终被国外跨国公司并购,如果是这样,国家在此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在组建新兴企业到这个企业正常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国有投资公司实际上起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突出作用是利用国有资产雄厚的整体实力,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快速聚集财力和科技力量,将它们转化为企业的强大的竞争能力。这样一来,就可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的目的,使国民经济和军事科技水平快速提高,提高国家抵抗美国打压的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6 14:27:00
h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14:27:00
h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7 09:39:00
精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