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655 29
2013-01-19

    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主流经济学家都引用西方国家70%-80%以上的城市化率。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的观点更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只有城市(镇)化才能救中国,王建算了一笔账: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大概增加了1亿城市人口,与之相对应,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52万亿元。从实际测算看,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还会引来几十万元潜在消费。按照2007年的城市人口计算,如果城市人口翻一番,中国大陆的消费总额有望翻番,即每年可增加10万亿元以上的消费额。彼时,中国大陆的出口额约为9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城市人口增加1倍,就是一分钱不出口,内需也能把这一块吃掉。”王建说。   

  坚持城镇化观点的主流经济学家常识性错误在于:一是只看到城镇化所带来的消费需求而忽略了城镇化所新增的生产能力,并且提高城镇化水平所新增的生产能力远大于其所带来的消费需求,新增城镇人口坐在家里只消费不生产就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办不到。二是没有看到随着科技创新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所需人员和人工逐步减少。我们常见挖掘机、叉车等的应用就节省了大量人工。   

   从《山东寿光:“中国蔬菜之乡”深陷农残疑云》《速成鸡45天喂十几种药防病 养殖户称不敢吃自己养的鸡》《江西空心村调查:有村庄仅剩一个人 着火没人救》《明天,谁来种地?》这些公开报道中,我们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农村的萧条衰败,已经没有所谓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化学污染日益严重,食品质量令人堪忧,本次的世界金融危机和历次的世界经济危机都证明西方工业化模式不适合中国也不适合世界,中国发展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经济学是研究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所以经济问题应该从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方面分析。工业方面:

   第一、社会发展自从剩余产品出现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社会的人借助生产工具形成的综合生产和供给能力远大于他自身的综合需求和消费能力,由此形成的社会产能过剩导致经济供需失衡是西方国家历次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二、工业生产基本上不受季节、气候和天气的限制可24小时生产,也就是说生产和供给能力可无限扩张,社会生产供给的增长速度会远大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所以不管ZF如何人为扩内需总是远远满足不了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大家都见过加班加点的生产,谁见过加班加点的消费?

   第三、ZF投资只是在项目建设期间有社会消费需求,但最终结果是直接或间接提高社会生产能力,拿修路来说,在施工过程中会对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等行业形成一定的社会需求,但道路畅通后运输能力提高就会间接提高社会生产能力,修路的最终结果和最终目的不会永远停留在在修路的过程中。20094万亿投资最终结果是提高了生产能力而不是消费能力,反而加重了经济的供需失衡。

   第四、城市服务业像“毛”一样依附于工业这张“皮”而不能单独存在,只有高效、高附加值的工业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西方国家先有发达的工业以后才有发达的服务业,而不是相反。离开工业发展服务业只是一厢情愿的空谈。

   第五、随着科技创新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所需人员和人工逐步减少。

   综上所述,因为没有只消费不生产的城镇化,城镇化虽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消费需求但同时会形成更强大的生产能力造成更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中国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比例。中国经济一方面工业产能过剩,产品积压,老板跑路企业倒闭,一方面城市盲目扩张许多耕地被毁,农村人去房空,粮油大量进口,根据海关统计,20121-11月份,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5万吨,同比增长了294.5%,进口大豆5249万吨,同比增长11.4%,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达85%以上,中国由粮食出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由于化肥、农药和激素的大量使用造成化学污染使土地的肥力下降,食品质量让人堪忧,同时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人为问题也层出不穷。中国现在最大的内需不是房子、车子而是放心优质的食品,中国人现在需要吃得饱和吃得好。   

   中国实体经济供需失衡和产能过剩的现状全社会已经达成共识,24个产业部门里面有21个产业过剩,并有220多种产品世界第一。在不发生世界性战争和全球性自然灾害情况下,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是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的需求,这需要时间。二是压缩现有工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使生产和消费达到平衡。由工业向农业、城市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在吃得饱的前提下,追求吃的好。因为农业要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并且效率和品质难两全,提高品质必定降低效率。

   科技领先和不断的科技创新是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基础,2008年以来的事实已经证明,靠强征土地、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缩减社会福利和剥削劳工来发展低水平、低附加值工业的城市化道路走不通。结合我国国情和多丘陵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经济要走精耕细作种植养殖结合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和科技创新、高效高附加值工业的道路。

   一、精耕细作种植养殖结合的田园式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科技创新和高效、高附加值工业需要的是大学生,发展两头压缩中间制造业过剩的产能适合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结构。

   二、精耕细作能提高农田的有效耕种面积和有效产量。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丘陵、梯田、地头、地尾、地边等都要弃耕,同时机械化收割收获也有不可避免的浪费,农业机械化只是节省了人工对提高耕种面积和粮食产量没有任何益处,精耕细作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多丘陵的地理自然环境。

   三、种植养殖结合能形成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能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就可减少农药的使用,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农业为中国人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国民体质的增强就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少对药品的依赖,减少不知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会减轻了医保体系的压力,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社会效益。

   四、精耕细作种植养殖结合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和科技创新、高效、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道路,食品安全、每年春运、留守儿童、社会治安和社会就业等问题可迎刃而解。同时,广阔分散的农村比人口集中的城市更有益于社会稳定,20年前的政治风波广大农村是相对稳定的。

   五、只有精耕细作种植养殖结合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小而精高品质的特点才能与美国机械化超级农场式的农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否则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永远落后。政策适合,农业、农民、农村不但不是国家的负担,还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引擎,法国葡萄酒和香水傲视全球,对我们就是很好的启示!

   六、世界工厂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和奴役,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加工制造业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下游,并时常遭到国外的双反调查,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任人宰割。科技创新能创造新的需求,引领世界的发展。中国崛起要靠科技创新和高效高附加值的工业,荒废农业的低水平城镇化没有出路。

   配合精耕细作种植养殖结合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和科技创新、高效高附加值工业的道路必须进行相应的土地政策调整和基层ZF机构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9 15:56:43
clm0600 发表于 2013-1-19 13:08
中国的粮食也够吃了,日用品也够了,房子也够住,
最大的问题就是卖不出去,卖不出去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不 ...
粮油大量进口,中国由粮食出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12年中国至少进口6000万吨粮食,国内85%的大豆依赖进口,这方面的资料请你多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7:31:21
clm0600 发表于 2013-1-19 20:10
中国是贸易顺差大国,你光看进口东西,没看出口东西呀。

粮食的大量进口,这是一个错误政策的后果,过 ...
所以我的观点是:结合我国国情和多丘陵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经济要走精耕细作种植养殖结合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和科技创新、高效高附加值工业的道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永远落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6:20:23
clm0600 发表于 2013-1-20 10:27
中国农业需要保护,这是地理条件差异决定的,
和美国比小麦,和东南亚比水稻,那成本肯定差太多了,竞争 ...
只有精耕细作种植养殖结合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小而精高品质的特点才能与美国机械化超级农场式的农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否则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永远落后。政策适合,农业、农民、农村不但不是国家的负担,还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引擎,法国葡萄酒和香水傲视全球,对我们就是很好的启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6:33:57
clm0600 发表于 2013-1-20 10:27
中国农业需要保护,这是地理条件差异决定的,
和美国比小麦,和东南亚比水稻,那成本肯定差太多了,竞争 ...
中国现在最大的内需不是房子、车子而是放心优质的食品,中国人现在需要吃得饱和吃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5:57:29
ytliangxf 发表于 2013-1-20 16:33
中国现在最大的内需不是房子、车子而是放心优质的食品,中国人现在需要吃得饱和吃得好。
这个观点并不认同。
有效需求的必要条件是有钱,目前的关键是让有钱人花钱,但并不是满足他们的过度消费,而是购买公共品,增进社会福利,其回报为央行购买以及支付的费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