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8474 33
2013-01-29
有同学提到到了领导干部科研双肩挑的价值取向问题,究竟带有经济功利还是真的有实力或者抱有纯粹的科研目的。小人在某不知名学校工作,接触到的一些自己及别人学校的情况,大体是如此:
    1、领导确实有学术能力,相比其他人既有竞争优势又有级别光环的加成。别说,在许多学校都这样,特别是一些普通学校,高职高专,科研水平一塌糊涂,这时候,外来一个领导,相比之下其科研能力强是正常的或者说是应该的。事实上,许多学校在进行人才引进的时候,特别注重某某人在高层次科研项目中的竞争能力,如XX财经学院引进副校长,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国家课题,结果也是引进来之后就由其主持申请了一个重大招标项目,实现省内零的突破,其他学校为之侧目。当然,这个“许多”是一个不确切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有这个情况,而且不是一两例。

    2、依靠领导光环去获取课题。我接触了不同学校的很多普通老师,特别是一些从中专升格为高职高专,或者长期以来只进行教学的老师,写论文的标题就是“浅析XXXXXX”、“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XXXX”、“工学结合模式下XXXXX”、“XXXXX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申请科研项目也脱离不了上述的“工学结合”、“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这些人当中,产生了领导,他们也是走这个套路。在当前学校科研项目申报、受理、评审上报的流程中,其实就是一个校内竞争的过程。在地厅、省部一级课题的竞争当中,没有大问题上报即受理。那么实质上的竞争就是一个学校内部的竞争——老子不需要管跟学校外面的大牛比水平如何,比你们这帮家伙好一点就可以了。我见过某位教授翻来覆去地申请课题,而且都成功了,这些课题有共同的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XX专业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然后用XX环境、中年、青年、科研型、创业型等字眼当作定语交替使用……说句不好听的,个人水平怎么样差不多就可以看出来;科研处让这种题目过,其水平也好不到哪去;学校竟然还有这种课题能够上报,而且上报不止一次,发生在那一个小范围的队伍里面,可见学校也不怎么样。一个无奈的事实就是,其他人的水平更差,或者大家都差,就因为申请人是领导或者教授,所以有光环加成。
   
    3、挂名领导为主持人搞科研是一种投资。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是主持人可以独立支配60%的课题经费,当然,这个支配指的是在科技部财政部文件规定下符合法律法规的,就是决定怎么使用。事实上由于领导们工作比较忙,有些领导让他去做课题根本没有时间,但是领导又有考核指标,无论是职称还是工作量,都要求他们搞科研。所以,就有人主动站出来为领导分忧解难:领导啊,你看我这个申请书怎么样啊,你看你在这个领域研究很深啊,来挂个名做一下指导啊,由你来主持,带领我们年轻人做一下科研嘛。领导说:嗯,你们有这份心是很好的,这个方向是符合学校发展的,我支持你们,我嘛,就不主持了,挂个名参与一下就好嘛哈哈哈哈……这时候就要跟上:这怎么行呢,学校的工作都是在您的领导下进行的,您是当仁不让啊……至于申请书,开题报告,论文、研究报告等,都有上面的“年轻人”搞定了,领导还需要做什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9 08:22:09
呵呵,中国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08:53:44
对,中国特色,不仅是学校,ZF部门领导也是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12:39:08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13:54:46
中国高校里面所谓的”双肩挑“实质上就是大小利益通吃。名誉金钱双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17:19:31
分析的还比较透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