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瑜,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统计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兰州商学院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主任、统计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统计、数量经济学。
几年来,先后承担过《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投入产出分析》、《计量经济学》四门本科生课程和《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数据、模型与决策》三门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2009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10年获甘肃省“园丁奖”教师。
几年来,在《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统计局等省部级课题2项,甘肃省统计局等横向课题3项,参与完成其它各类课题多项。
合作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教材3部。
问答汇总:
Q1:坛友sewind_tj: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非常感谢您抽空来到论坛给我们交流互动。我的问题是关于经济学、数学以及计量经济学关系的问题。
科斯与张五常先生对数学、以及计量经济学基本持“无用”的态度:经济学在解释人的行为时所形成的可证伪性的理论往往在大多时候能用“简简单单”的语言来表达,而数学是一种逻辑工具,甚至仅仅是一种符号逻辑工具,它在本质上是没有内容的。正是因为数学没有内容,恰恰有很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
自马歇尔以来,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数学作为工具进入经济学,似乎出现了一种喧宾夺主的场面,许多学者甚至削足适履,一位追求“数学化”的规范性,但切实的思想几乎没有。
我赞同林毅夫老师所讲的:数学进入经济学,降低了经济学家间的交流成本,但目前的事实是对数学的掌握成为研究经济学的一张入场券,使得许多者方面欠缺的人被隔离在系统外。
王老师,您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盼解疑释惑。A1:您好!我的观点是由于经济现象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为复杂的现象,因此,在经济学领域,我们知道的要远远少于我们不知道的。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必须走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道路,例如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但是特别强调某一种学科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本身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数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工具,在经济学中应该得到充分的应用,但过于强调数学的作用也是不科学的。
Q2:坛友lyp_szdx:
王教授:1.现在很多学校统计学都会有两个学院开设,虽然代码不一样。一个是数学背景的,一个是经济背景的。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另外今后这两个方向肯定是要合并的,您觉得合并后学生的知识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
2.现在很多老师强调统计要解决实际问题,请教您有怎样的思维去发现实际中可以用统计来解决的问题,特别想听听您最近在统计的实际运用中的一些想法。谢谢您。A2:您好!在教育部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在两个学科门类,即理学和经济学下同时设置了本科专业,理学门类下有“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个专业,授理学学士学位;经济学下设“经济统计学”专业,授经济学学士学位。我的理解是,理学门类下的“统计学”应该指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应该是除“经济统计学”(也是应用统计学的范畴)之外的其它应用领域,如医疗卫生统计学、管理统计学、天文统计学等,根据各个高校的需要自己设置。
今后这两个方向是否会一定合并,不好预期。如果合并,其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理学类统计学要加强相关应用领域知识的学习,而应用统计学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统计学方法类知识的学习,这是真正大统计学教育思想的体现,更有利于统计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所研究问题的了解程度,例如,要研究经济问题,你必须懂经济学和熟悉被研究的经济现象本身;其二是对各类统计学方法既要会,还要懂,会是指技术,懂是指统计学方法背后的思想。只有真正学懂了的方法才能恰如其分地应用于实践。例如,很多管理学的问题其实均可以转化为统计学问题,如不同管理策略效果的比较就是一个统计学假设检验的问题等等。
Q3:坛友大张伟:
您好!王sir,
我也是统计学毕业,现在某国有银行就职,最近我们在做一个课题 关于全省开发园区的调查研究,获得基础数据信息量很大,很多变量都有很强的相关性,除了一般变量还有虚拟变量若干,全为截面数据,王老师 除了描述统计,有没有什么数据分析的方法适合用于分析?谢谢A3:针对截面数据可以参考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 》,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
Q4:坛友木文计量:
王老师,我想请问一下: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出现异常值的科学检测或者可行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如果出现了异常值该如何处理?而且在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中数据一般较少,该如何处理?
在联立方程中如何构建系统模型?在经济管理中,能否对某个区域进行系统的经济变量关系建模并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如果将区域进一步扩大,对于一个省而言,县域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关系,能否建立一种系统模型分析,并实际运用?如果以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国,那么各个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发展该如果协调,这个是否也可以建立系统模型分析?如果可以应该如何着手?进行局部或者区域网络的研究?A4:您好!据我所知,时间序列分析的前提假设为过去和现在对将来的预测有影响。异常值的检测分为基于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基于线性模型的,通常,首先可以通过散点图直观地观测,然后利用比较异常值的保留和删除情形下所建ARMA模型的比较,检验异常值的显著性。至于非线性模型下建议参考相关文献。
在线性模型下,如果是为了预测则需将异常值去掉。
如果时间序列数据较少,则预测效果不好。建议扩展为面板数据。
联立方程需要根据经济理论来建模。比如Klein联立方程模型等。
Q5:坛友harlon1976:
王老师:
您好!
你既然对数量经济学也有研究,我想问下目前很多论文中都使用计量模型,单整协整面板等都被广泛使用,但我个人认为,很多可能是滥用模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A5:您好!目前我国经济学研究中滥用计量模型的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和普遍。李子奈老师强调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我个人认为,虽然在经济学研究中采用计量方法是必然的趋势,但是既然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要求我们在采用计量模型时不仅关注模型假定条件,而且要注重经济含义的解释。我注意到的滥用主要包括模型的错误设定、变量体系的错误选择(例如用GDP解释消费和投资,用流量指标代替存量指标等)、模型中忽视必要的控制变量、缺少必要的检验(包括经济学检验、统计学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等)等。
Q6:坛友zhaoyongmin_nju:
王老师您好,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一下:经济统计学与金融学的区别在哪里?是哪些因素促使这两个学科分野的?谢谢
A6:您好!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数据可以是任何学科领域的数据。而金融学只是研究金融现象的科学,只是在金融现象的研究中需要使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处理大量的金融数据
Q7:坛友chc349:
您认为数据统计与现实之间到底有没有差距啊?如果有,如何看待统计数据啊?
A7:您好!统计数据是对现实的反映,两种之间的差别决定于统计制度的合理性、统计方法的可行性和统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因为我们无法保证上述诸因素均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统计数据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这种差距在可控范围之内,就不影响我们用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我国近几年在提高ZF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成效显著。因此,我国统计数据质量基本可信。
Q8:坛友superturtle:
王教授您好!
请问作为经济学研究生,应该把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学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呢?统计和数量经济对我们来说应该学,但不可能学到和统计学研究生一样深入,为了对付一些论文或课题,应该如何在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深度方面寻求一种平衡呢?
谢谢!A8:您好!作为经济学的研究生,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能达到中级水平就足够了。所谓中级水平是指既要会,还要懂,会是指技术,懂是指统计学方法背后的思想。只有真正学懂了的方法才能恰如其分地应用于实践。一些大的经济学家他们在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非常能够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