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0F 发表于 2013-1-31 13:04 
老兄认为新印出来的钱才是增发,印出来的钱是M0,就是现钞。中国的M0是多少?才4万多亿。不管是保证金还是 ...
公式写错了,确实有问题,改一下,不好意思:
“再看看前后的货币变化,发行前的央行的人民币+购买方的外汇=发行后的央行外汇+购买方手里的人民币”
1、不要单纯拿M0说事,增发所对应的不是M0,应该是M2;增发造成M2增加,同时也造成MO增加,但不是完全对应。
2、购汇前的人民币,可以与市场内的货币一样,在国内购买物资,购汇后的外汇,可以在国外购买物资,解释到这样的程度是否可以?
3、事实上是否一定是央行的财富增加,这点我也是怀疑的,所以拿出来求证,因为:
1)民营公司甲出口了100单位物资;收回100单位外汇;
2)央行用100人民币购买了甲的100单位外汇;
3)央行手里多了100单位外汇,也就是多了从国外市场购买商品的购买力;民营公司手里有了100单位人民币————通过发钞票的过程,民间拥有的从国外市场购买产品的100单位购买力转移到了央行手里(或者是其他机构?);而民间少了100单位物资,多了100单位人民币,是为通胀。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强制结汇是被动增发,但是这和我说的增发过程是印钞过程并无矛盾————恰恰是通过印钞,凭空增加了央行的购买力,而央行通过用人民币购买外汇(强制结汇)的方式将人民币的购买力转化为外汇购买力,同时将增发稀释购买力的结果落到实处!
这里,我没有说什么被动不被动的问题,而是老百姓手中钞票如何被稀释的问题,在这里对应的则是央行用来强制结汇的人民币的购买力从何而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