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5193 1
2007-08-08
美泰公司(Mattel Inc.)上周召回在中国生产的玩具一事暴露了批评人士所说的一个监管漏洞:自愿召回产品的公司不必披露究竟是哪家工厂生产了问题产品。

美泰公司一直拒绝透露是哪家中国厂商生产了那150万件据信使用了含铅涂料的玩具,声称它不想在相关调查完成前判断这家制造商的对错。根据美国现有法律,如果企业与政府达成了自愿召回产品的协议,它们就不必作此披露。

由于美泰拒绝透露这一信息,那些自身利益与问题产品生产者的身份得到确认相关联的各方,如其他制造商、消费者以及中国的工人,就只能自己去猜了。

香港玩具协会(Hong Kong Toys Council)主席陈永麟(Lawrence Chan)说,谁都想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家涂料供应商的身上,因为知道是谁后人们就能避开它。陈永麟称,虽然他知道一些工厂据传是美泰的供应商,但他不能确定究竟是哪家工厂提供的产品出了问题。“人们都在相互打听消息,”他说。陈永麟称,玩具公司的管理人士们不仅想知道是哪家工厂生产了这批问题玩具,还想知道这家工厂的涂料供应商是谁。

美泰的行为在产品召回事件中并不少见。在今年涉及儿童产品的召回事件中,至少有25起存在零售商和玩具生产商拒绝在消费者商品安全委员会(CPSC)下达的产品召回通知中指明问题产品生产者身份的情况。据知情人士说,玩具业的通常做法是只通过非正式渠道向自己圈子里的少数企业透露这一信息。

美泰称,它已于上周五将相关信息告知了总部位于纽约的玩具工业协会(Toy Industry Association)。该公司在玩具行业的竞争对手Hasbro Inc.称,通过美泰以及它自己的调查这两个渠道,已经知道了是哪家中国工厂生产了那批问题玩具,并已确认自己没有与这家工厂发生过业务往来。但Jakks Pacific Inc.和MGA Entertainment Inc.等规模较小的玩具公司却表示,它们仍在四处打听这家工厂究竟是谁。

CPSC称,在究竟向公众披露哪些有关问题产品的信息方面它必须与相关企业进行协商,否则出于法律原因可能会延误向消费者披露问题产品的信息。CPSC负责公共事务的副主任斯科特•沃尔夫森(Scott Wolfson)说,有时为了能加快向公众披露问题产品的信息,有些信息可能会被过滤掉。但他表示,对于问题产品的那些重要信息,如产品名称、其危害性、召回问题产品的公司以及问题的补救方式等,CPSC在披露方面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从美泰这次的产品召回事件看,问题产品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序是不完备的。 香港和中国南方的玩具生产商都在纷纷猜测究竟是哪家工厂生产了这批问题玩具。许多玩具厂向多家客户供货,各家企业都急于想知道它们是否从这家生产了问题产品的供应商处进过货。

美国公共利益研究集团(Public Interest Research Group)的消费者项目经理艾德•米泽温斯基(Ed Mierzwinski)说,及时披露问题产品的供应链情况是政府促使玩具业透露有毒原料来源的重要手段,但CPSC目前却被现行法律束缚住了手脚。

一些曾供职于CPSC的人士对现行的问题产品自愿召回程序也颇有怨言。曾在1996至2001年期间担任CPSC执行董事的帕默拉•吉尔伯特(Pamela Gilbert)说,在她任职期间这一程序可能是除经费不足外最令其头疼的事了。她说,在她任职期间CPSC至少曾两次被企业以不当披露信息的罪名告上法庭。

有人担心,如果美泰公布了是哪家工厂生产了这批问题产品,那么这家工厂的中国工人就有可能失业,因为其他客户都会与这家生产过问题产品的工厂拉开距离。香港劳工权益维护组织──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Students and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的首席协调员陈慧玲(Jenny Chan)说,虽然她认为美泰应该公布其供应商名单,但她同时也担心这批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的工人会因此失业。

她还认为美泰自己应该为此次事件负责。“美泰和其他客户一直要求压低生产成本,逼得供应商们为尽可能省钱不得不投机取巧,从而导致了在产品中使用有毒涂料这类疏忽事件,”她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8 18:36:57
美泰和其他客户一直要求压低生产成本,逼得供应商们为尽可能省钱不得不投机取巧,从而导致了在产品中使用有毒涂料这类疏忽事件


中国的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