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1563 1
2013-02-04

12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署名孙晋的一则《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遭遇》(http://nf.nfdaily.cn/21cbh/content/2009-12/10/content_6975685.htm)报道将知名的财经公关公司润言拖下水,报道称润言借公关之名诈取上市公司钱财。

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被《21世纪经济报道》质疑该公司改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润言不但阻挠上市公司与媒体直接联系,而且以威胁的手段骗取上市公司数十万元的钱财,据报道:

该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润言北京员工一直阻止公司跟你们正面沟通,也不让我们打电话,反倒一再要求我们投广告或出赞助费。”

  该董秘透露,第一篇质疑报道出来后,润言就以公司不了解媒体运作、越沟通越误会等为由,要求公司不要直接跟记者联系。他说,润言同时把后果说得十分严重,进而要求投广告。

  该董秘表示,公司不熟悉情况,就请润言帮忙协调,后来润言要了公司数十万元,说是找网站撤稿等的开销。但是,某些财经网站的稿子到现在也没撤下来。

  第二篇稿件见报后,润言方面告知公司,说后果更严重了,“有媒体已经准备好第三、第四篇稿子”。该董秘表示,经过润言传话之后,公司大为紧张。

  但润言员工的一些话语已引起他的怀疑。“我这次来见你们就是瞒着润言,由公司董事长委派的,现在看来,这一趟没白来。想不到公关公司会做这种事情。”这位董秘说。

  “如果润言再在把材料交给其他媒体,请其他媒体继续报道呢?”临走前,这位董秘突然发问,“不行,我还得再找找润言。”

笔者核实了这篇文章涉及的上市公司,发现该公司是大禹节水(300021),《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11月12日发表《大禹节水改制迷雾》、11月18日发表《大禹节水改制追踪 “禹王”的账本》连续质疑大禹节水改制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这篇文章报道出来之后,引起社会的哗然,可是很快,《21世纪经济报道》就发表了《致歉启事》:

《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10日刊登《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遭遇》一文,文中引用部分受访者内容未经完全核实,我们对由此给润言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


21世纪经济报道报社
2009年12月10日

http://www.21cbh.com/announce/?announceid=43

笔者再次核查了《21世纪经济报道》质疑大禹节水改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内容,发现大禹节水改制确实涉嫌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大禹节水主要资产均来自国资,实际控制人王栋以99.46万元的价格买下一家拟上市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笔者怀疑该公司在改制之时账目不实,王栋等以隐瞒账外资产等方式造成国资低价出让。

这是大禹节水股本演变情况:


   

2003年6月28日,酒泉市人民政府“酒政发[2003]100号文”同意将“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土

地使用权(80.7亩)纳入节水材料厂以交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参与改制,出让金共计32.62万元,除已缴纳的4.37万元,剩余的28.25万元出让金予以豁免,用于企业改制,并抵消企业负债。

2003年7月19日,酒泉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与王栋签署《酒泉地区节水灌溉材料厂产权转让协议》,约定将节水材料厂经评估后的净资产-21.01万元,以人民币99.46万元价格转让给王栋。

  同年8月5日,酒泉市国土资源局肃州分局对参与改制的“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土地使用权换发了“酒国用[2003]第0343号”土地使用权证,属性为出让,土地使用权人为王栋。

这块地国家卖给王栋时作价32.62万元,实际上是零价格转让给王栋,但两个月后王栋将该地皮作价249万元出资设立新公司禹王公司,这是媒体质疑的焦点问题:为什么同一块地皮,改制时作价只有32.62万元,一转身就变成249万元?到了2004年8月1日,这块地皮评估值又变成726万元。一年时间,这块地就增值了20多倍,保荐人称市场价格与国土出让金是两码事,那么出让金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不是国有资产践价出让又是什么?

实际上,这块地出让程序上也存在很大问题,一个是没有经过招挂拍程序,当然保荐人及律师称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整体改制的一个部分,故不要经过法定的招挂拍程序,可是这块地根本不属于节水材料厂,令人惊讶的这块地其实是有“主”的,招股书及相关专业机构报告多次声称这块地改制时人烟罕至,故出让价低,可实际上,这块地上有数百万元的国有资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2-4 15:09:13
这说明2000年节水材料厂用这块地出资设立地区大禹(酒泉地区大禹节水灌溉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违规的,当年为了骗取上亿元日本银行业优惠贷款节水项目,节水材料厂在ZF支持下拿了三块地设立地区大禹,当时这三块地性质都是国拨,实际是虚假出资,节水材料厂2003年改制时的资产根本就不能包括这块地,因为这块地根本就不是地区大禹的资产:一方面性质是国拨,另一方面是这是另外一个企业酒泉金石陶瓷厂的用地,节水材料厂长期无偿占用其它企业的资产,而在改制时并没有将这些资产列入改制范围,更不能将其土地列入改制范围。



酒泉市人民ZF将地上有其它国有资产土地低价转让给私人,这严重损害了抵押物权利人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利益,因为房、地不能分离,转让地产必须同时转让房产,而当地ZF竟然在房产还是国资的情况下将地产转让给私人,这等于将房产也免费拱送给私人,评估值577万元的账外资产最终只作价80万元,这块地皮非法转让一举两得,单此地皮转让,就给国家造成了上千万元的国资损失。



节水材料厂以2002年5月31日为改制评估基准日,评估的全部净资产值为-21.01万元。







   2004年10月31日,甘肃大禹以此为基准日评估变更为股份公司,固定资产调整前后变化巨大:









而在2003年改制时,固定资产竟然还评估减值26万元,节水材料厂怀疑隐瞒了巨额的账外资产,导致大量的账外资产没有进入改制的范围,笔者怀疑该公司改制时隐瞒了大量的债权,亦即有巨额的账外收入形成的账外资产没有入账,王栋购买公司资产及投入公司的现金怀疑多为公司资产,涉嫌贪污。



2004年王栋投入的一项称为非职务发明压力补偿滴头的专利,后评估为207万元,该权利形成于改制之前,笔者认为应该是职务发明,但王栋涉嫌将职务专利抢注为非职务专利,这也构成国有资产流失。



当然,这场改制最大的好处是王栋以国企名义拿到了上亿元日本银行业优惠贷款节水项目,这个项目的无形资产也没有列入改制的范围。



同样的管理层,同样的员工,同样的市场环境,2003年国退民进,王栋以区区不到100万元价格就拿到整个节水材料厂外加80.7亩土地,2004年10月31日该公司就改制为股份公司,这时净资产由一年前的-21万元变成2383万元:











2003年改制到2004年变更为股份公司,大禹节水就用了一年时间,这一年净资产就发生了如此惊天的变化,这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又是什么?如此触目惊心的国有资产流失,竟然能通过监管部门的层层审核,甚至拿到创业板上市的批文,这是谁的责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