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署名孙晋的一则《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遭遇》(http://nf.nfdaily.cn/21cbh/content/2009-12/10/content_6975685.htm)报道将知名的财经公关公司润言拖下水,报道称润言借公关之名诈取上市公司钱财。
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被《21世纪经济报道》质疑该公司改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润言不但阻挠上市公司与媒体直接联系,而且以威胁的手段骗取上市公司数十万元的钱财,据报道:
该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润言北京员工一直阻止公司跟你们正面沟通,也不让我们打电话,反倒一再要求我们投广告或出赞助费。”
该董秘透露,第一篇质疑报道出来后,润言就以公司不了解媒体运作、越沟通越误会等为由,要求公司不要直接跟记者联系。他说,润言同时把后果说得十分严重,进而要求投广告。
该董秘表示,公司不熟悉情况,就请润言帮忙协调,后来润言要了公司数十万元,说是找网站撤稿等的开销。但是,某些财经网站的稿子到现在也没撤下来。
第二篇稿件见报后,润言方面告知公司,说后果更严重了,“有媒体已经准备好第三、第四篇稿子”。该董秘表示,经过润言传话之后,公司大为紧张。
但润言员工的一些话语已引起他的怀疑。“我这次来见你们就是瞒着润言,由公司董事长委派的,现在看来,这一趟没白来。想不到公关公司会做这种事情。”这位董秘说。
“如果润言再在把材料交给其他媒体,请其他媒体继续报道呢?”临走前,这位董秘突然发问,“不行,我还得再找找润言。”
笔者核实了这篇文章涉及的上市公司,发现该公司是大禹节水(300021),《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11月12日发表《大禹节水改制迷雾》、11月18日发表《大禹节水改制追踪 “禹王”的账本》连续质疑大禹节水改制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这篇文章报道出来之后,引起社会的哗然,可是很快,《21世纪经济报道》就发表了《致歉启事》:
《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10日刊登《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遭遇》一文,文中引用部分受访者内容未经完全核实,我们对由此给润言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
21世纪经济报道报社
2009年12月10日
http://www.21cbh.com/announce/?announceid=43
笔者再次核查了《21世纪经济报道》质疑大禹节水改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内容,发现大禹节水改制确实涉嫌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大禹节水主要资产均来自国资,实际控制人王栋以99.46万元的价格买下一家拟上市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笔者怀疑该公司在改制之时账目不实,王栋等以隐瞒账外资产等方式造成国资低价出让。
这是大禹节水股本演变情况:

2003年6月28日,酒泉市人民政府“酒政发[2003]100号文”同意将“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土
地使用权(80.7亩)纳入节水材料厂以交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参与改制,出让金共计32.62万元,除已缴纳的4.37万元,剩余的28.25万元出让金予以豁免,用于企业改制,并抵消企业负债。
2003年7月19日,酒泉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与王栋签署《酒泉地区节水灌溉材料厂产权转让协议》,约定将节水材料厂经评估后的净资产-21.01万元,以人民币99.46万元价格转让给王栋。
同年8月5日,酒泉市国土资源局肃州分局对参与改制的“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土地使用权换发了“酒国用[2003]第0343号”土地使用权证,属性为出让,土地使用权人为王栋。
这块地国家卖给王栋时作价32.62万元,实际上是零价格转让给王栋,但两个月后王栋将该地皮作价249万元出资设立新公司禹王公司,这是媒体质疑的焦点问题:为什么同一块地皮,改制时作价只有32.62万元,一转身就变成249万元?到了2004年8月1日,这块地皮评估值又变成726万元。一年时间,这块地就增值了20多倍,保荐人称市场价格与国土出让金是两码事,那么出让金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不是国有资产践价出让又是什么?
实际上,这块地出让程序上也存在很大问题,一个是没有经过招挂拍程序,当然保荐人及律师称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整体改制的一个部分,故不要经过法定的招挂拍程序,可是这块地根本不属于节水材料厂,令人惊讶的这块地其实是有“主”的,招股书及相关专业机构报告多次声称这块地改制时人烟罕至,故出让价低,可实际上,这块地上有数百万元的国有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