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把公式总结一下,然则前人之述备矣(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50209-1-1.html)。不过Exam C自学下来,感觉如能在学习前大概知道会讲些什么,我想或许是有益的。
在我看来ExamC由五个部分的知识组成:损失与总损失模型->经验模型->参数模型(含假设检验)->信度理论->模拟。
------回顾部分------
损失与总损失模型:除了重复概率论的知识之外,着重谈论了保单(尤其是带免赔、限额、分保、通胀修正),以及兼顾索赔次数和单次损失金额的总损失问题。
------模型建立------
经验模型:经验模型,即对于每个观测到的数据赋予同等概率,其建立取决于数据类型。如果是个体数据,则可以用经验方法、Nelson-Åalen法、Kaplan-Meier法以及核密度模型,这些不同的方法,对分布函数有着不同的生成方式;如果是分组数据,可以采用卵形线(ogive)。
参数模型:参数模型与经验模型不同在于:参数模型直接假设观测数据符合某种概率模型,而剩下的事情,其一是估计概率模型的参数,其二是检验模型是否有效。参数估计方法有矩估计、分位点匹配、最大似然法(MLE)、贝叶斯估计(着重放在信度理论中理解);假设检验有p-p图、Kolmogorov-Smirnov检验、Anderson-Darling检验、Chi-squaregoodness-of-fit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似然比检验)、Schwarz Bayesian准则。
这两部分重在记忆,理解上倒不是很难。N-A法和K-M法在运用前需要先建立一张表格,宜多看习题体会。
------信度理论------
信度理论:在前一部分“模型建立”中,考虑的是全部的数据。但是全部中的部分可能表现优于/劣于全体(例如有些保单赔付情况很少,而另一些则明显高于整体,于是前者很可能要求降低保费)。信度理论着重解决全体中的部分,应当如何调整才是合适的。方法主要有两类:频率学派的方法(有限波动信度理论)、贝叶斯学派的方法(最大精度信度理论)。
频率学派的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它在处理问题时是从一个类似区间估计的角度出发的。
贝叶斯学派的最大精度信度理论内容比较丰富,与此前几乎所有的方法都不相同。它首先假设存在一个先验概率,其后通过实际观察,修正这个先验概率,然后预测未来。但在操作上会比较复杂,其原因在于贝叶斯方法在计算上有困难,因此产生了一类估计方法。第一类是已知先验分布的情况,用Bühlmann和Bühlmann-Straub,后者是对前者在多期情况下(每期风险暴露,exposure)的拓展;另一类是未知先验分布的情况,需要用已有数据进行估计,有非参数估计和半参数估计,后者是已知一部分分布的情况而对前者进行的简化。
信度理论在考试中占据比重较大,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并多看习题体会参数确定方式(尤其是参数n/m的确定)。
------模拟------
这一部分考试涉及不多,在习题中多多体会即可。
如有问题,还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