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哈尔滨。接触了当地的一些企业家后,他觉得黑龙江的企业和国内大多数企业一样,最大问题是缺乏正确的富有创新的思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一切必须完全服从于一个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否则,不管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资金的投入可能就是一种浪费。黑龙江企业如果有了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完全可以赶超江浙。
对于目前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郎咸平指出,在这种大环境下,机会是有的,但是一些民营企业期望国家能够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这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相情愿的事情。企业应该放弃投机心理,脚踏实地地多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维,做一个市场的快速反应者和最佳产品质量的管理者。只有这样,在机遇到来之时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努力避免无序、低水平竞争。要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产业整合,形成区域垄断。
郎咸平认为,现在很多企业家关心的问题是哪一个行业最有潜力?这种思维本身就是错的。因为在今天,已经没有哪一个行业还在等待有人去开发,潜力本身属于有准备的企业,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应把精力放在研究竞争对手身上。
转自: http://heilongjiang.northeast.cn/system/2006/07/31/050491818.s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3 0:27:57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列入国家战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的发展终究取决于各区域的发展,而区域的发展除了依靠内生路径外,还要积极寻找外部的推动力,
以源源不断的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这其中关键就是积极思变--思维的转变.
其实区域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大局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方可得以改善,同时也会形成技术外部规模,形成大的外部性.
自身的发展,终究会对全局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不要想去比拼,赶谁超谁.
东北??这里,社会没有起码的公序良俗,吃大肉,喝大酒,吹大牛,什么都是混关系,有关系就欺负没关系的,而且那么赤裸和无耻。东北的如果不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还不如新疆的发展好。而且以后一定连新疆都不如。难道真的就像老朗所说?如果老朗去新疆好好看看,他就不会这么说了^_^
从清末东北就是较发达的地方,日本人修的铁路使东北至今都是全国铁路网最密集的地方,连长春据说都是按巴黎模式建造。可是你现在看看东北,给你的感觉就是一个乱。移动营业厅前都是卖黑号的,这里有多少人用的是正规的电话卡?银行从来不排队,还经常看到应排队大打出手。晚上不小心去了趟医院,急诊全是打群架头破血流的生命。
这么个地方,要发展,要敢上江浙。这就像东北人自我的吹嘘,忽悠。可笑,无聊。
就光换思维这么简单?
中国自打1904年来都换了几种思维了,呵呵......
最重要的是民众的文化教育程度,民主法制理念以及生活习性,品德等等
这些东西才最要命
人,必须会独立,企业也一样。换位思考只是一种方式。最重要的还是企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广来说,整个国民素质提高是关键。什么时候不再提“素质”二字,中国必将势不可挡!~
不会这样的吧
比赛一千米,江浙先跑一圈了,东北才出发,你说:“尽早改变固有思维模式,完全可以赶超江浙……”
不是换思维的问题,郎教授这次也在忽悠人了
常坐火车出行的人,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从东北开往关内的火车,满载着的都是粮食、原油、木材、煤炭等,这个队列是很长的,从而反过来北上的列车上,则是稀落的、载满各种日用品、家电、家具的列车。
这就是东北的特色,她是个资源输出型的地区。让我们来看看她做了什么?
她为这个国家供现了最大份额的粮食,但是她的农民是全国最穷的一部份人;她长期为国家供献出石油,一段时期内是国家仅有的,但是收入不是当地财政的,因为油田是国家的;她有着全国最发达的铁路线,但主要不是为她的老百姓提供出行的,而是为了输出她的富饶的资源;她在相当长的时期,都是我们这个国家的重工业基本,或者说重工业的中心,但是,重工业是高投入的,对吸引劳动力数量有限,对老百姓生活基本无影响;东北还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发达地区,她的装备工业曾是我们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保证,但是现在不是了,因为我们现在国际化了,不需要她了,她落武了,这个共和国新生年代,我们制造业的奶妈,现在和她的很多劳动者一样,下岗了。
这就是东北,职业就是奶妈,奶大了孩子,就可以下岗了
他还有什么能拿来交换呢?只剩下资源了,除了自然资源,就剩下点工业资源,也就是上游工业,为下游工业打工配套,吃一点残羹。她不会生产服装、鞋子,不会做家具,也不回盖楼,就连喝水,也是人家哇哈哈的。她就跟那些血站外颤栗着的破落农工一样,因为被别人抢了饭碗,只剩下了活命的血了
广东改革之初是杨尚昆给家乡广东要的政策。
如果东北现在有比全国优越的多的政策,发展是很轻易的事。
但抗日、解放打仗卖力的都是北方人,开国元勋都是南方人,政策想要要得来吗?
如果现在全国都停止改革,只给东北优惠的改革政策,看看谁发展得快?
剥夺东北的自然资源供沿海发展,又优先提供沿海优惠政策。
沿海发展起来,回头又进一步剥夺东北人民(而不是感激和帮助)。
现在又和东北说:“快跑吧,你一定能追上沿海的!!!”
第一次听到,新鲜
这个消息也太老啦!2006年7月31日的!
11楼的说的是啊,说明南方人更会用脑子。
我是江苏苏南的,我去过东北,接触过很多东北人,发现他们的思想落后江浙人起码二十年,二十年!!黑龙江想赶上江浙?五十年都不可能!!
政策管屁用!要的是东北人要会动脑子做正当生意挣钱,身强力壮的有什么用?会打架?老子雇人用钱砸死你!!
苏南一带在历史上一直都很富庶,但免不了一次又一次被北方人蹂躏和屠杀。北方人看不起苏南人,因为苏南人没血性。
苏南一带的南方人其实一直被上海人看不起,因为上海人觉得他们思想落后,不会用脑子。苏南想赶上上海?一百年都不可能!!
苏南人从来都是脚踏实地地走,从来都有创新的思想,从来都是想让自己做得更好,从来不像上海人斤斤计较,从来没有小心眼非得要赶上谁,谁说苏南人要赶上上海,无中生有!!楼上那句什么一百年都赶不上,看得出你心慌。慌什么,上海小男人?
不要以为你上海有什么了不起,没有江浙你就跟孤岛一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6 9:58:32编辑过]
你去过黑龙江吗?去过哈尔滨吗?
回复18楼
哈尔滨我去过,中央大街、索非亚大教堂、斯大林公园,感觉不错。不过,高中的时候学校跟前就有一个东正教堂(新疆的东正教堂比较多的),去过很多次。对此不是很新鲜,当时想去极地馆的。时间原因没有去。哈尔滨的确的城市建设的确不错,但是感觉沈阳好更好一点。但是哈尔滨因为有俄罗斯的文化的痕迹,所以比较有特色一些。长春可能是东三省里面最差的了,主要的看点是一汽、电影城、伪皇宫,全国高校的巨无霸---吉林大学(美丽的长春坐落在吉大中)……
我想你问我去过哈尔滨没有是因为我说的东北问题。那好就事论事,我怕给你说,据我所知鸡西煤矿非常乱,这个你应该知道吧。你可以去想,东北的人们为什么来结伙,拉帮派?那最后去干什么,还不是去欺负别人。这里就是这么个社会,如果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别人就可能欺负你,没有道理可讲。社会浮躁,到处感觉乱乱的。最繁华的大街,大车小车都飚车。去了很多城市,没见过那个城市有车敢在一群行人在过马路的时候,在刚闪黄灯的时候就油门到底,飞车而出。东北人做事效率绝对不是最好的,也不是很有时间观念,但是是最没有耐心和谦让心的。在乌鲁木齐我每次坐车基本都会有人让座,我从小就养成了让座的习惯。到了这,我从来没有见比人让座。我让座的行为从来没有得到别人的效仿。这个太可悲了。你知道吗?乌鲁木齐下的雪不会比长春少,但是,路上不会有积雪。我们很好的扫雪制度,只要下雪,一停就会全城戒严,各个单位机关所有人都会出来扫雪确保道路畅通。而东北没有一个城市如此,全部积雪都是清洁工人的责任。这么说吧,冬天新疆的车祸是非常少的,可是在东北……这些你自己去想吧。
东北人和西北人一样非常豪爽,但是让人受不了的是太爱吹牛。越是没能力的吹的越凶。大学中和东北的兄弟混的最好,可是做的比较漂亮的几个事情却是和南方人一起做的。
说东北人的问题,不是对东北人的偏见,而相反,我对东北还是很有感情的。只是,对东北这种社会状态的担心,如果东北继续这么发展,每个人以自己的利益集团为主,不顾他人、缺乏谦让礼貌,只有自身利益而忘却社会利益。那么缺乏公序良俗的东北一定发展不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7 0:53:14编辑过]
咦?21楼的不一直强调自己是苏南人了,怎么又变江苏人了?你们本省人都以苏中苏北为耻,还好意思评论外省人?
看看你们江苏的发展吧:80年代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名列其中之一,经20多年江苏人的不懈努力,连云港市名列14个开放城市倒数第一!!!
江苏就象一个上穿西装,下穿短裤,登着草鞋的土大款,自己本省还没脱贫,神气什么?怪不得一直让上海看不起呢。
爱动脑子的江苏人,不用放眼省外了,你们琢磨出来怎么给苏北脱贫就已经给全国人民做了大贡献了。
新疆也没什么好 都挺野蛮的 未开化民族
四十年前广东不如东北,那是因为计划经济,三线建设,
六十年前东北不如广东,六十年后东北还是不如广东。
六十年前东北不如广东?
真是史盲。查查日本1931-1945在东北的建设吧,看看中国1945年最现代化的地方在哪儿?
好意思跑这儿来混。
总是用看得起看不起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不配做人大的骄子!!
江苏分苏南苏中苏北,我是苏南人,当然是江苏人,苏中苏北经济确实落后苏南,我没有瞧不起苏中苏北人。
18楼的一再强调上海人瞧不起江苏人,实在可笑,这一刻你已经让我瞧不起你。
的确如此黑龙江从资源的角度来讲是全国最好的
就是思维上是落后的
不能再充当大员们养老的地方了
发挥潜力江浙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