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6><STRONG>我对北大和邹恒甫的一点回忆</STRONG></FONT></P>
<P><a href="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Economics/24561372.html" target="_blank" ><STRONG><FONT color=#96b0af size=2>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Economics/24561372.html</FONT></STRONG></A><BR><BR><FONT size=4><STRONG>我们在北大的必修课中,经济数学微积分的教材是c 类的 (d类是所有院系选修的数学),而这恐怕已经是在昌平校区(99年以前北大文科第一年在昌平)最难的课程了。计算机课程学的是DOS命令,例如dir,copy(不是DOS系统的原理课程)和打字---老师却很是理解大家,对我们说“不论学什么,好好学都有用处。” 我心想去了北大本部燕园该好多了吧---昌平园毕竟是昌平园么。哪想到,概率课用的竟然是“广播电视大专通用教材。” 我在三教自习的时候从来不敢把这本教材光天化日之下拿出来见人;自己做作业的时候不得已读这本教材,但是心理却是很难受。这个教材现在应该不用了吧,至少“广播电视大专通用教材”这行让人气结的文字改了吧。 有几个必修课的老师连基本的经济学训练都没有,课堂上竟然说什么“社会无差异曲线是用数据算出来了,一个社会只有一条无差异曲线”这样的话;数学训练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据说是本院现代经济学支柱的老师竟然管不可微的函数叫不连续函数,相信这只是他连续的口误而已。虽然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经济学家,但是教课的老师们应该有一点专业精神吧,我们要从哪里得到严谨的经济思维和方法的训练?没有办法,还得听课,因为要考试还要考出好成绩---保研要好成绩,申请出国要好成绩,找好工作也要好成绩---外面谁知道北大学生会学习电大教材,人家还以为我们学的是中国乃至人类最高深的学问呢?!然而面对这样的成绩,心情是复杂的。我一直不百分百地相信教授治校,如果教授闭门造车,我们不是还要学电大教材和那条奇怪的无差异曲线吗?不开眼看世界,我们现在不还是在跟翰林大儒们学习八股文吗?改革的动力也许不在翰林大儒,他们即使看了世界,也未必想改或者敢改,即使改也未必愿意改得彻底。<BR><BR>以我的愚见,邹恒甫对北大经济的贡献之一是开眼看世界,开学生之眼。第一次见到邹老师是他来到昌平园做讲座。邹老师当时带了几个海归教授和当时北大一位以思想犀利特例独行著称的作家师兄。今天想来,邹老师的确用心良苦。邹老师讲了世界经济科学的发展,却似乎并没有讲中国经济学的现状 (这似乎是多余的,我们手里类似于高中政治经济学的教材已经是明证)。印象最深的是邹老师写了一黑板的美国名校的经济学课程。并且说他将在光华全面推出这些课程。这是多么鼓舞人心啊。说来有点心酸,在自比中国哈佛的北大能够学习哈佛的学生学的经济学课程倒成了梦想。100多年前,中国大学里第一批开始学习微积分和基础物理的那些人大概有类似的感受---而100多年后,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同时又没有了欧美的炮舰威胁,邹恒甫倡导经济学改革之难度可想而知。邹恒甫的改革从课程入手,让学生首先得到完整的经济学训练,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然后再解决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是一个不急功近利的,理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身在昌平园,我们没有办法回本部上课,邹恒甫还督促我们要做好准备。当时给我们上微积分的老师还提到邹恒甫特意送给他一本美国经济系的教科书,让他了解经济数学该有的难度。在我的印象里,邹恒甫并没有在那次讲座提到其他的中国经济学家,反倒是后来他在光华的课上说林毅夫钱颖一发了论文在美国经济学评论杂志上,他们是我们的骄傲,并且戏谑那些一边上他的课还一边想当官的人。后来在网上听说他同样戏谑他的经济学同仁,我想, 邹恒甫是想帮大家开眼看世界---知不足然后学。<BR><BR>那次讲座对我们很多同学震撼都很大。我们那一级的学生还找来经典的samuelson经济学教材来读。可惜的是到今天我也只读了这本书的一小部分。但我相信,邂逅邹恒甫才算领略了传说中的北大精神和北大人的品格 (作为北大教授,邹恒甫不是北大毕业生,鲁迅和胡适好像也不是北大毕业的。哈佛的教授又有多少是哈佛毕业的呢?)<BR><BR>邹恒甫在燕园开课和组织国外教授讲学的事情,有目共睹。很多上过他课或受他推荐的学生出国了,成了他北大讲课的直接受益者。更多的人,则领略了他的狂放不羁与刚正不阿。现在竟然听说邹恒甫被北大辞掉了。后面的学弟学妹将没有我们当年那么幸运。真的很希望他们自习的时候不会翻出一本尴尬的电大教材。</STRONG><BR></FONT><BR><a href="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Economics/24561372.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96b0af size=2>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Economics/24561372.html</FONT></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