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3.关于耐高温金属连模铸造、急冷处理的思考
2013.2.15
金属的强度和耐高温程度除了与选用化学元素的物理性质相关之外,与选用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的共轭程度密切相关。举例来说:钢铁材料通过急冷的淬火工艺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其原因不过是缩短了钢铁材料的冷却时间,形成了钢铁材料表面更深层次的核外电子共轭。
我们知道化学元素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的数目和分布状况反应核内质子的数目和分布状况,核外电子的数目不可能增加,却可以由于高温等原因减少,形成离子态,伴随温度的降低恢复正常的核外电子数目。分子的形成源于核外电子的共轭,共轭的程度越深,物质的密度和强度、耐高温程度越高,可不同化学元素一般情况下形成核外电子共轭的程度是相对稳定的,很难改变。要想获得高强度、耐高温的材料,除了筛选强度好、耐高温、核外电子数目较多的化学元素之外,通过技术手段增加材料的核外电子共轭程度应是最好的选择。
提高冶炼温度,可以获得材料的最大离子度;缩短冷凝时间,可以获得材料最高的核外电子共轭程度。如何缩短材料的冷凝时间呢?连模铸造,稍微冷凝后迅速放入低温卤水或液氮中急冷,可以获得材料最大限度的核外电子共轭。
连模铸造的模,可以选择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铸造成形后通过相对的低温冶炼和腐蚀去除。模具的制造可以采用爆破成型,也可以采用模压、焊接,或制成可以反复使用的内冷式模具。模具的制造要精确计算膨胀、冷缩系数,减少后续加工的工作量。
连模铸造是把模具变成了产品的一部分,为了急冷的需要,是崭新的铸造方式,要通过反复的试验才可能成功。
本工艺综合了我的物理、化学知识和6年木型工对铸造工艺的了解,完全是为了攻克我国高端航空发动机制造的瓶颈想出来的,是否可行还要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