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本身做成本调查就需要花费很多成本!而引导价格更是!还不一定有效!
现在的记者和物价局的人,呵呵
我不知道国外市场经济国家有没有“物价局”这么个东东
成本是商家的商业秘密,也没有义务对公众公开,竞争市场里,商家有完全的对自己产品定价的权利,政府部门完全没有权利要求其公开成本,汉中物价局的行为,深刻的反映了市场化改革三十年后的今天,还是有那么多人对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存在误解,越俎代庖自以为是的打着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旗帜要求企业公开成本,诚为天下笑谈
我认为消费者才是这个商业社会的主体,没有了消费者企业将无从存在,正如同资本市场是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一样,商品市场也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完全竞争市场所假设的信息的共有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对商品信息占有这个方面,消费者明显处于劣势,所以才有了关于质量监督的机构,对于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消费者难道不应该有知情权吗?
很赞同4楼的观点!
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这样一种观点:
信息越充分,信息越透明,则造假欺诈的空间就越小,就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高效率运行。
如果大家认同这种观点的话,那么政府为什么就不能干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呢?比如说,建立一种对大部分商品的成本测算机制,定期发布(各地区发布各自地区的)。
我认为:
1、政府应该在管理市场经济的工作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负责定期发布经营成本指标以及确保指标调查测算的精确性;
2、政府把这个指标一发布,剩下的就不大需要政府去操心了。市场经济自身就会去调节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4 7:46:48编辑过]
我完全同意四楼的观点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也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本身就具有两面性,需要我们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们在西方经济学中所学的东西,特别是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很多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之上的,比如理性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市场出清假设等,而这些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完全满足的,所以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永远也不可能是完全市场经济,只能是接近而已。另外也存在着市场失灵,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进行调控,以此来增进全社会的福利,来尽可能地达到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如果我们不要政府的引导,让市场自发发挥作用也可以,这也正是古典经济学家所倡导的,但这样会时间很长,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安,而至引发动荡,我们发展经济,稳定是前期,再说了经济学不是教科书中的美妙理论,也并不像数学模型所证明的那样精确,它要受到政治,社会,文化,人们的观念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的政府不是经济人,他不能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工作,他还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去作一些事情,也许有的事情从经济学上来说是不理性的,但从社会稳定等综合方面考虑还是可取的。
所以我认为陕西汉中的做法是可取的,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是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一次再分配,而消费者的增加大于生产者的减少,从而增加了全社会的福利总合。
都没有利润了,大家吃什么!
不支持价格透明.
应该是“都没有利润了,商家搛什么?”
其实价格透明了,也不一定没利润。
而且允许价格不透明的前提是市场充分竞争,但我们目前并没有达到这个条件……
一碗凉皮成本究竟多少,外部人果真能算出来?张三有调制佐料的秘方,在市场上牌子响,顾客就是比李四多,这秘方,如何算成本?
竞争是消除暴利的唯一方式,任何人为的干预都只能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效率,这是微观经济学的最重要观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