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831 18
2007-08-13
本科毕业生的悲惨第一次

血一样的教训 警惕人才招聘的陷阱

在下齐晔,来自哈尔滨。很憋屈,大学毕业了,刚去报道就下岗了,没有违约金。
如果你认识我,请帮我把这篇文章发给你所在的论坛 社区以及你的好友。如果你不认识我但是同情我的经历,也请帮我把这
篇文章发给你所在的论坛及好友。
2006年10月---2007年1月,我们来自各地的33个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了江苏常发集团作为我们人生第一个奋斗的企业。没有
签署劳动合同,只有三方就业协议(学校,企业,个人三方各一份)。
2007年7月14日,我们进行了一个考试,考试内容是几道主观题,诸如你离开校园来到企业有何感想,对自己的未来有何打算
之类的问题。最后还有一篇英语作文。
经过了几天入职教育后,2007年7月19日,我们29个人被通知,我们14号的考试获得最差的d等,按照批卷人的意思就是毫无
文采,语句不通,笔迹不工整等等。为此,集团将不录取你们。也就是说,我们在报到的第7天下岗了。而且没有任何的违约金,
赔偿,回家的路费。当时,我们乞求公司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几段文字并不能表达我们的真实能力,公司可以等到三个月试用期
结束后再开除我们。可惜这么做毫无用处,我们得知开除我们是董事长黄小平先生亲自下的死命令,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如今董事长黄小平先生在新加坡度假,我们可以等到先生回来。当时有人决定打官司,这时公司放出话来,有专人已经做好准
备,随时准备上法庭。开来我们被开除是有备而来。
5天后又有4个应届大学生被踢出了常发。这些人中10个来自四川的,和我们东北的6个人路程最远。最惨的一个兄弟当时身上
不足200元,不得已,被开除的当天下午就奔去人才市场。我们决定先去找工作,等安定下来了在找常发理论理论。不过78月本来
就是找工作的低潮期,似乎每个企业对被开除的人也都不感兴趣。刚报到就被解约,我们失去了过去6个月找工作的黄金时期,盘
缠也不多,多数人还要瞒着家里,拖着行李像只野狗奔波在各个地方。有种被遗弃的感觉。
有位兄弟临走时说,有一天我要搞垮常发。我祝这位兄弟早日成功,复仇之日我们一起喝酒。
诚然,现在的人才招聘大家都面临的是双重选择,毕业生选择企业,而企业选择毕业生。在高校疯狂扩招的今天,企业无疑
在这个双重选择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学生不得不地站在了弱势的境地。大多数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有着比较严格的面试和笔
试来筛选毕业生,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也无可厚非。但是常发却另辟蹊径,选择了万恶的先签后裁方案。先签,把人先占住
,不给别人机会,而且签的人多多益善!后裁,它发现原来自己并不能接收这么多的毕业生,于是进行考试进行淘汰。
也有这样的传闻,企业解决一个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30万元无抵押贷款。33*30万,小学生也知道
1000万意味着什么。
关于刚报到就被解约的,常发不是第一个。去年的西安汇诚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开除了17名应届毕业生,赔偿2000元。今年的
伟创力,无故解职35名毕业生,每人赔偿2万元加若干其他条件。和他们相比只有常发的态度最恶劣(强制开除),条件最苛
刻(无任何赔偿)。
应届毕业生遭集体解聘的事件,表面上看是偶然发生的,但透过用人单位随意解聘的举动,我们看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
订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存在诸多漏洞,不仅没能成为毕业生的“护身符”,反倒让毕业生落入了劳动维权的死角。
高校发给毕业生一式三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不能等同于劳动合同书。在内容上,就业协议书除了明文规定毕业
生与企业在签订该协议书后,一方违约的需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外,其他有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劳动保障几乎是空白。在这种
情况下,一些企业对解聘毕业生有恃无恐,甚至为所欲为。一旦企业想要解聘毕业生,只要按照就业协议书上的规定进行赔偿就
完事了。
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就业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
门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权利的保障机制,从法律、政策等多面,堵上制度的漏洞,消除维权死角,莫让类似用人
单位随意解聘毕业生的事件重复上演。
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又快到一年的应届生招聘高峰,请你们瞪大双眼,莫要让常发之流的卑鄙企业再有可乘之机。不管你是
在校学生还是离开校园的打工一族,请把这件事告诉你身边的人。请大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呼声越高,中国的劳动法才会越完
善,更加保护我们的利益。莫要让我们33个白白牺牲。
李清进(10568477) 14:52:51
血一样的教训 警惕人才招聘的陷阱

在下齐晔,来自哈尔滨。很憋屈,大学毕业了,刚去报道就下岗了,没有违约金。
如果你认识我,请帮我把这篇文章发给你所在的论坛 社区以及你的好友。如果你不认识我但是同情我的经历,也请帮我把这
篇文章发给你所在的论坛及好友。
2006年10月---2007年1月,我们来自各地的33个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了江苏常发集团作为我们人生第一个奋斗的企业。没有
签署劳动合同,只有三方就业协议(学校,企业,个人三方各一份)。
2007年7月14日,我们进行了一个考试,考试内容是几道主观题,诸如你离开校园来到企业有何感想,对自己的未来有何打算
之类的问题。最后还有一篇英语作文。
经过了几天入职教育后,2007年7月19日,我们29个人被通知,我们14号的考试获得最差的d等,按照批卷人的意思就是毫无
文采,语句不通,笔迹不工整等等。为此,集团将不录取你们。也就是说,我们在报到的第7天下岗了。而且没有任何的违约金,
赔偿,回家的路费。当时,我们乞求公司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几段文字并不能表达我们的真实能力,公司可以等到三个月试用期
结束后再开除我们。可惜这么做毫无用处,我们得知开除我们是董事长黄小平先生亲自下的死命令,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如今董事长黄小平先生在新加坡度假,我们可以等到先生回来。当时有人决定打官司,这时公司放出话来,有专人已经做好准
备,随时准备上法庭。开来我们被开除是有备而来。
5天后又有4个应届大学生被踢出了常发。这些人中10个来自四川的,和我们东北的6个人路程最远。最惨的一个兄弟当时身上
不足200元,不得已,被开除的当天下午就奔去人才市场。我们决定先去找工作,等安定下来了在找常发理论理论。不过78月本来
就是找工作的低潮期,似乎每个企业对被开除的人也都不感兴趣。刚报到就被解约,我们失去了过去6个月找工作的黄金时期,盘
缠也不多,多数人还要瞒着家里,拖着行李像只野狗奔波在各个地方。有种被遗弃的感觉。董事长先生的一句话颇叫人心寒,你们 随便走,我有的事钱,不怕找不到人.
有位兄弟临走时说,有一天我要搞垮常发。我祝这位兄弟早日成功,复仇之日我们一起喝酒。
诚然,现在的人才招聘大家都面临的是双重选择,毕业生选择企业,而企业选择毕业生。在高校疯狂扩招的今天,企业无疑
在这个双重选择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学生不得不地站在了弱势的境地。大多数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有着比较严格的面试和笔
试来筛选毕业生,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也无可厚非。但是常发却另辟蹊径,选择了万恶的先签后裁方案。先签,把人先占住
,不给别人机会,而且签的人多多益善!后裁,它发现原来自己并不能接收这么多的毕业生,于是进行考试进行淘汰。
也有这样的传闻,企业解决一个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30万元无抵押贷款。33*30万,小学生也知道
1000万意味着什么。
关于刚报到就被解约的,常发不是第一个。去年的西安汇诚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开除了17名应届毕业生,赔偿2000元。今年的
伟创力,无故解职35名毕业生,每人赔偿2万元加若干其他条件。和他们相比只有常发的态度最恶劣(强制开除),条件最苛
刻(无任何赔偿)。
应届毕业生遭集体解聘的事件,表面上看是偶然发生的,但透过用人单位随意解聘的举动,我们看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
订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存在诸多漏洞,不仅没能成为毕业生的“护身符”,反倒让毕业生落入了劳动维权的死角。
高校发给毕业生一式三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不能等同于劳动合同书。在内容上,就业协议书除了明文规定毕业
生与企业在签订该协议书后,一方违约的需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外,其他有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劳动保障几乎是空白。在这种
情况下,一些企业对解聘毕业生有恃无恐,甚至为所欲为。一旦企业想要解聘毕业生,只要按照就业协议书上的规定进行赔偿就
完事了。
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就业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
门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权利的保障机制,从法律、政策等多面,堵上制度的漏洞,消除维权死角,莫让类似用人
单位随意解聘毕业生的事件重复上演。
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又快到一年的应届生招聘高峰,请你们瞪大双眼,莫要让常发之流的卑鄙企业再有可乘之机。不管你是
在校学生还是离开校园的打工一族,请把这件事告诉你身边的人。请大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呼声越高,中国的劳动法才会越完
善,更加保护我们的利益。莫要让我们33个白白牺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3 12:42:00
社会诚信与政府行为有很大关系,只是大家都在踢皮球,不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说不过就谩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2 11:43:00
同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2 15:58:00

唉,别老是拿本科生啊硕士生说事了,任何一个年轻人,不管是什么学历,在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的时候,都是要先交学费的。学费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是不公,然后是受到欺负,至于欺骗、强盗、甚至生命危险,这些在人类历史中是一直都存在的,从来没有、也不会因为社会形态、文化差异或是人种区别而有不同。本科生不过是年轻人群体中的某一种罢了,还有很多非本科生呢???还不都是一样。根本上看,本科生会觉得自己是交学费群体中交得最多、或者交得最委屈的人,归根结底是大学4年和社会隔得太远了。社会上的那些套套,在学校里接触总有限度,加上从小学开始一直也来都以读书为止,接受的也都是社会光明面。。。这样到了实际生活中当然觉得反差特别大了。。。

楼上有人说是诚信问题,跟政府也没什么关系,估计也是个在校生。学生就业难,只要不坏到成为动乱的引子,都可以让市场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6 22:25:00
社会问题 就业难!找工作更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6 22:42:00

公司通过考试来淘汰公司里多余的人选,也是公司的选人的一种方法。

既然是进公司的选择,为什么不在学校的时候好好的学习,弄到最后是“文采,语句不通,笔迹不工整”的后果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