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父母长辈对孩子畸形的期望有关。如果把读书当成一条出路,不免承载太多,如果把名校当成一种救赎,教育就走样了。人是在期望中不断修正调整的,为了切合很多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名校毕业生放弃了很多潜在可行的选择,朝着人们期望的路上发展(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样即使失败也会有部分人帮他们分担责任,我觉得有些选择是他们内心不够独立。有人说这是教育的错,但窃以为这不是高校的错,高校提供一个学习环境,供你学习。然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说毕业后就给你一份超高薪工作,让一个人飞黄腾达。
  还有就是小学毕业生的例子,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理所当然认为大学生比小学毕业生要混得好(特别是大学生和我们是一个群体或利益相关相近的人),但真的是这样吗?不可否认,大学生文化素养高,知识丰富,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清高自傲,没有实践能力,有的甚至不能融入社会。而小学生很早出去打拼,历经辛酸,人情冷暖,社会百态了熟于心,你能说大学生真的优于小学毕业的人吗?当看到学历比自己低的人混得好,我会想到:为什么呢?为什么人家不能比我好呢?高考(且说高考)只是一次考试,如果把它作为划分人生等次的标准,那就太可悲了,因为还有大好的几十年,没有指望自己发挥能动性做出更大的成就而将高考只当做一件小事看待,(就像如果高考考得好,我们自然就不会记得某次期中或期末考了全校第一一样,但如果一个差生考过一次全校第一,我想这件事他会记很久)。世界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此吧。所以那些产生不平衡心理或者很清高的人其实是一种自我阻碍。而且,相对的,你在努力,或许别人更努力,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所以永远不能质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轻看了他人。
   你所拥有的就是束缚你的,名校毕业生能否抛开那些光环?又或者对名校毕业生的处境的不适应就是社会对其不合理期望的表现?(因为从心里就觉得名校毕业生就该高人一等,怎地沦落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