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判断和相关的措施显得比较滞后,央行年初设定的CPI增速3%警戒线几乎是“名存实亡”,一次次地被轻松突破。因此,是否可以提高警戒线的标准,使其与GDP的增长相适应呢?美国经济增长不到3%,最近一期CPI年率却达到2.7%左右,几乎是1比1的关系。我国和美国国情不同,但是否可以借鉴一下。
当前我国消费物价的上涨是结构性的,2000年至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丰收,今年夏粮又丰收,粮食供给基础比较稳固。在市场价格调节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给增长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继续较快上涨。
据有关统计,从CPI里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核心居民价格指数上涨并不多。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一些价格下降的指标,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6%,西药价格同比下降0.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1.2%。
因此,对于7月份CPI达到5.6%,我觉得不必太悲观,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就能抑制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