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5610 16
2007-08-14

为什么要分"本科"与"专科"?---微软从专科生中找人才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中国有"本科"、"专科"、"中专"的严格区分,并且认为,由于教育培养中"教育饲料"添加的不同层次,受过本科教育的被定义为比专科教育的人更成"人才"。这是计划经济时代"人才计划"的典型反映,它现在还在"危害"着中国的人才,因为正是它使中国的人才不得不卷入"应试教育"泥潭中。而现在,市场经济时代,各个公司企业拥有了很大的用人自主权,在学历与能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它们不得不更注重能力而将学历放置一旁,于是这种"人才"的人为区分的手法渐渐"破产"了。其实,人才的水平程度与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内在关系,关键是要看一个人的志趣,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志趣,就会专心致志到使自己成为独特人才为止。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华罗庚、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有些人读过大学,但真正使其成才的,并非是大学中的课程,而是他在大学时期或者以后的主动自修精神,这种主动自修精神使他主动地去与教授互相交流,主动探讨现实与理论问题,主动到图书馆中查阅资料,主动到社会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等等。这种主动性是一个人在大学里成才所必应投入的热情,决不是坐等老师考试通过就可以的。今天中国的教育方式的陈旧落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正象下文所提到的,教材20多年不变,学生们以这些陈旧到无法形容的东西作为教材,会得出什么结果?!读完这些教材可以获得"本科"文凭又有什么意思?正是这种实际上"误人子弟"的教育,最终导致今天中国出现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难题: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社会各个方面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人才。微软公司认为,专科生并不一定要比本科生差,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这种人才的"计划经济形态"的人为区分构成了否定意义。不要区分什么"本科""专科""中专"之类,因为这种区分除了造成人为歧视,造成对人的实际努力的否定外,没有什么用处与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曾在他的《经济学》里指出过一种"统计性歧视",以说明单纯从一个人的属类上看这个人是如何损害他在日常工作上的努力程度。他说:"当歧视扭曲某些团体的工作努力和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的时候,它就特别地有害于经济。这种现象称为统计性歧视,即具体个人的情况都被按其所属的平均情况来加以处理。"他举例说:"雇主更多的是根据人们毕业的学校而不是业绩来选择雇员。但如果进行一种更为细致的考查就会发现,不太有名的学校的毕业生中也有许多优秀的工作者。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常见的基于学校平均质量的统计性歧视。在统计性歧视能够强化人们的成见,并能减少某一群体中成员提高技能和积累的激励时,它就显得非常有害。不妨分析一个上了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学的人的情况,她知道在很大程度上雇主将根据其学校的质量对她进行判断,而学习成绩、所学课程难易程度、真正学到的东西以及工作经验都可能被忽视。结果,也就是说面临统计性歧视时,个人会减少投资于那些能提高技能和劳动质量的活动。"这段话对当今中国的"文凭教育壁垒"问题具有非常针对性的揭露与批评。――黄焕金】


中国大学人才培养存弊端 微软从专科生中找人才
2007年08月13日 16:51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一边是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一边是微软等著名企业因招不到合适的大学生转而到专科生中寻找人才。在近日举行的微软IT课程"校园之星"决赛上,客串评审的企业老总们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高校在培养人才上的弊病:专业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不相适应、学生"实践与打工不分"。

  此次,共有全国67所专科院校的3188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微软"校园之星"大赛。最终获奖的冠军组成员将免费前往微软美国总部参观学习;亚军、季军组成员直接进入"微软实习生计划",前往微软中国公司实习;第四至第八名参赛组成员也将被推荐进入微软战略联盟企业中实习。

  据介绍,微软从前年开始启动中国实习生计划,第一年全国有10名专科生成为微软实习生,最后有1名实习生被成功录用,这在微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截至目前,微软已经录取了约20位专科学历的中国员工。现在,在微软中国研发总部的200多名开发团队中,有毕业于各个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而表现最棒的一名程序员只有中专学历。记者注意到,被录取的专科学历实习生都曾参加过微软自主开发的针对在校生的IT课程培训。

  "大学的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距非常大。大学生到企业后大约要半年至1年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企业需求,这对企业来说用人成本太高。"微软伙伴ATA公司负责人王林说,他是1980年上的大学,当他看到2003年的大学专业教材居然仍延用他23年前的课本时,大吃一惊。

  其次,王林指出,现在高校都实行学分制,学生上完一门,再学一门。课程之间不讲究融会贯通,很多大一学的内容到大三已经忘记,这也是很多学生到企业后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培养期的重要原因。

  微创上海公司总经理徐欣则指出,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简历"社会实践"一栏很丰富,但在他们企业看来,这些只是学生的打工经验而并非专业实践经历。他们的社会实践无法用到在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也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张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5 17:11:00

这要视具体的国情而定!

本科"与"专科"只是较为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一种,及平摊低一级学生良莠不齐的办法,并不是要弄什么等级差异!

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事实上等级差异也确实存在!解决的根本方法是提高专科的教育水平和加大对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若是这点做好了,可以说很多问题都有解决,教育部也不用天天鼓吹学生去读专科技校,也不用取消公办学校办复读来刺激学生仓促“嫁人”了!

 最后问你一句,微软里面是本科生多还是专科生多啊?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5 22:36:00
以下是引用慕杉在2007-8-15 17:11:00的发言:

这要视具体的国情而定!

本科"与"专科"只是较为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一种,及平摊低一级学生良莠不齐的办法,并不是要弄什么等级差异!

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事实上等级差异也确实存在!解决的根本方法是提高专科的教育水平和加大对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若是这点做好了,可以说很多问题都有解决,教育部也不用天天鼓吹学生去读专科技校,也不用取消公办学校办复读来刺激学生仓促“嫁人”了!

 最后问你一句,微软里面是本科生多还是专科生多啊?

假设在微软录用人才的时候,完全掩盖待录用者的一切学历资料,只凭能力比较来录取,那么,我敢断言,微软里本科生决不会一定多于专科生。如果现在它那里本科生多,那是因为学历资料的公开化造成了歧视与偏见,使它首先要从本科那里选人,等到不理想后,才来选专科生,所以就造成前者多于后者的情况。

“合理的教育资源”是指什么?实际上,最根本的教育资源是人的智慧,而不是学校里的那些教育设施。而区分什么文科理科、本科专科就已经对人的智慧才能的正常发展起到阻隙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6 11:07:00

照你的说法,专科生能力强于本科生咯?

干脆4年改3年,本科全改专科,高等教育也就上去了,哈哈!

你说:“合理的教育资源”是指什么?实际上,最根本的教育资源是人的智慧,而不是学校里的那些教育设施。而区分什么文科理科、本科专科就已经对人的智慧才能的正常发展起到阻隙作用。

那我问你,高考考200分的全弄去北大,600分的全去读专科,这并不否认他们都是具有人的智慧的吧?可是行得通么?

兄弟啊,要看清人与人的差距,要因材施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7 07:14:00
以下是引用慕杉在2007-8-16 11:07:00的发言:

照你的说法,专科生能力强于本科生咯?

干脆4年改3年,本科全改专科,高等教育也就上去了,哈哈!

你说:“合理的教育资源”是指什么?实际上,最根本的教育资源是人的智慧,而不是学校里的那些教育设施。而区分什么文科理科、本科专科就已经对人的智慧才能的正常发展起到阻隙作用。

那我问你,高考考200分的全弄去北大,600分的全去读专科,这并不否认他们都是具有人的智慧的吧?可是行得通么?

兄弟啊,要看清人与人的差距,要因材施教!!

我既然说本科不一定比专科强,就当然也包含“专科并不一定反过来比本科强”的道理了。因为在我看来,根本就不需要作此类误导的容易造成才智歧视的人为区分,就象不应该作什么文理区分一样。

无论是什么教育,无论是幼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应该记住它们的共同的唯一目的:人类才智的开发与挖掘。而不能将教育理解成是添加“教育饲料”的结果。

我们知道,甚至任何一种植物也不是施什么肥就结什么果的,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类教育要理解成这样:施什么教育课程的“肥”即结成什么人才的结果?

人与人的差距,即人的智慧特征的不同,决定了我们需要因才施教(请注意,这是你所说的“因村施教”)。而一般的教育方式,恰恰是最忽视人与人的不同特征的,而将每个人一般化对待。

至于什么高考分数,我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7 10:03:00

现在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与15年前本专科招生规模差不多。

现在全国本专科生的招生规模和7。8年前全国高中招生的规模差不多。

大城市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80%以上,偏远农村地区则只有20%左右。

从原始智商来说,偏远地区的农民工要远强于大城市的本专科毕业生。微软这么做有概率依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