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报告的信息披露原则和质量特征是一种制约和反映的关系,具体见下图:
普遍性约束条件 效益大于成本
|
|
分部信息的质量特征 —相关性——————|——————可靠性—
| | | | | |
| | | | | |
业 风 报 | 如 可
绩 险 酬 | 实 验
理 评 预 | 反 证
解 估 测 | 映 性
|
|
可比性
———————|———————
| | |
| | |
分部间可比 前后期一贯 分部报告项目一致
-------------------------------
"确认"的界限 -----------重 要 性 ------
-----------
四、关于分部报告的披露内容
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应就报告分部分别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进行披露。其中主要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还包括分部信息与公司合并数字之间的调节情况、分部会计政策及分部间转移交易及定价基础等项目。从定义及构成内容上看,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在确认和计量上保持了一致,例如,征求意见稿规定,若利息收入未计入分部收入,则利息费用也不应计入分部费用,相应的利息资产或利息负债也不能计入分部资产或分部负债。这样就满足了可比性的第三个含义"报表项目间的一致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和分析分部信息。
在分部费用的构成内容上,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认为:"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是与分部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费用,因此宜将其计入分部费用" 以及"发生的营业费用有的可以直接计入,有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征求意见稿没有指出若营业费用没有合理分摊基础时的解决办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营业费用指"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由于营业费用构成内容比较广泛,有些项目可能不宜计入分部费用,例如广告费。实务中,企业经常为整个集团的品牌而支付巨额的广告费用,这些费用若强行分配给各分部,必然导致主观、武断或不为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理解等情况[1] 。因此,笔者认为,若没有合理的分摊基础,应该允许企业分部费用中不包括营业费用,但企业应就该事实提供说明。
五、关于分部报告的财务分析
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无疑是必要的。信息使用者必须十分了解有关报告基础的定义、共同收入与成本的分配方法、内部转移价格的定价方式等情况,否则,他们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分析分部报告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分部报告。分析分部报告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评价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利润的来源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分部报告的财务分析应结合"管理当局分析和讨论(MD&A)",并在对各报告分部经营业绩单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对分部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价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分析方法应以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主。具体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 通过对各报告分部的外销收入与内销收入的比较分析,了解各个分部的收入对外部客户的依赖程度。
2. 计算各个分部的外销收入、外销利润对整个企业销售与利润的贡献大小,以确定各个分部的相对重要性。
3. 计算和比较各个分部的收入、利润及资产增长率水平,揭示整个企业增长率变动原因。
4. 计算和比较各个分部的资产收益率与销售利润率,以确定各分部的相对获利能力,并同企业整体获利能力进行比较。
5. 通过计算企业总资产在各个分部的百分比分布及各个分部资产变动趋势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企业管理层有关的资本配置决策和各分部的重要性。
6. 应用百分比分布分析各个分部的本年新增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出,以及计算各分部的资本支出对折旧费、摊消费的比例,更好地了解企业有关资本的投向情况、企业对各个分部的支持力度和各分部资本支出现状与需求。
7. 计算和比较各个分部的资产周转率,以确定每一分部资产管理效率以及各个分部对整个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
8. 利用因素分析法对分部的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以分别确定分部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并解释各个分部对企业整体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此外,上述分析还应结合各分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条件、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客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国内外的政治发展情况等各种因素,以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各分部发展前景以及对整个企业的预期报酬与承担的风险产生的影响。仅仅利用企业定期的财务报告是不够的。
分部报告的编制、利用在我国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可以预见,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的实施[1] ,分部信息披露将对促进社会主义资源配置起到积极作用,但也会在具体实施中暴露一些问题,这些需要得到广大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及证券监管部门的重视,并在实践中逐渐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FASB-131, IASC-14(1981), IASC-14(1997),SSAP25
2、《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 江苏财经信息网. 2001.11
3、 《分部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与会计难点》. 丁兆军、卢文彬. 《会计研究》. 1998.10
4、《关于企业分部财务报告》. 桑士俊 . 《会计研究》. 2000.2
5、《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的新旧比较》. 朱海林. 《会计研究》. 1999.2
6、《论改进企业报告》. 陈毓圭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年
7、《会计准则研究--借鉴与反思》. 曲晓辉等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年
8、《企业会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
9、《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 葛家澍、林志军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年
释义:
[☆] 若报告企业无下属子公司,则应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分部报告立足点。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般均有子公司。
[☆] 如"大红鹰"品牌的宣传,该集团的主要产品是"大红鹰"牌香烟,由于国家对烟草行业的广告禁令,因而广告字幕上仅列示石油、化工及造纸行业,若仅把广告费摊入上述几个分部而不计入烟草分部,则明显有失公允。
[☆] 财政部计划该准则于2003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