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当前企业价格战之反思
摘要:
以降价为主要特征的价格战是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其作用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当前企业间的价格战已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弊多利少,应加遏制。价格战并非企业竞争的唯一方式,还有其他多种方式。价格战运用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本文重点探讨了价格战的适用条件及企业和政府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价格战;必然性;作用;策略
目前,价格战在我国硝烟四起,呈越演越烈之势,不仅频频爆发,而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家用电器到日用百货,再到大型消费品,从小到几元的饮料到大到十几万元的汽车,无不弥漫着价格战的硝烟。对于价格战,社会各界一直褒贬不一。从消费者角度看,当然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价格战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是饮鸩止渴,企业会大伤元气,甚至导致全行业亏损。那么企业间为何爆发价格战?价格战的作用如何?企业、政府应如何应对价格战?对这些问题,必须细加审视。现试作分析。
一、企业价格战爆发的原因
目前我国企业频繁爆发价格战,这决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是由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有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以降价为主要特征的价格战是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企业的行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买方市场下,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为达此目的,往往谋求涨价;但在买方市场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降价是抢占市场最有效和最灵验的手段,于是众多企业不惜一次次地举起降价大旗。迫于竞争的压力,一家企业降价就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的企业不得不纷纷跟进,这样,价格战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严重短缺,没有爆发价格战的条件。邓小平南巡及中共十四大之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企业的价格战开始爆发,但由于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价格战还是个别现象,只在家电等少数行业存在。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逐渐由暴利时代走向微利时代,高价获利已不合时宜,降价成为必然。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又面临着国外市场的挑战,大量外资企业凭借其高技术、低成本的优势纷纷发起价格战,价格战就更是在所难免。
二、企业价格战的作用
价格战作为一种市场竞争手段,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
价格战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可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价格战直接表现为价格的争斗,背后则是企业之间通过管理的创新、技术的提高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竞争。最先发动价格战的总是那些具有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它追求全行业最低的总成本,力求以成本上的领先地位来取得在本行业的领导权,因此价格竞争的实质就是成本竞争。要取得价格优势就需要在规模经济、自动化组装、原材料的优惠待遇、低成本设计、低管理费用、廉价的劳动力、一流的管理水平上孜孜以求,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在国内有“降价屠夫”之称的格兰仕集团靠走成本领先战略,频频发动价格战,管理得以完善,技术得以领先。第二,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国内产业“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的问题相当严重,既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又浪费了大量资源。通过价格战的竞争,可淘汰部分不合市场需求的小企业,促使企业进行重组,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第三,可推动产业规模的扩大。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若某种产品价格过高,就会阻止人们对它的消费,若把价格降到消费者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就可带来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把市场蛋糕做大,企业与客户实现双赢。如原先装电话需要交昂贵的初装费,很多家庭负担不起,严重影响了电话的普及,2001年取消初装费后,电话广泛进入平常百姓家,不仅民众得益,电信企业也获得了空前增长,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当然达到这种效果必须是没有充分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若某项产业已发展成熟,市场再难扩大,就难以达到这种效果。第四,可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我国的图书、软件市场,盗版猖獗,虽原因很多,但正版产品价格过高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消费者明明知道是盗版产品,质量不及正版,但因其价格便宜,性能价格比高,还是愿意购买。若正版产品的价格大大降低,接近盗版产品,性能价格比超过盗版产品,就会把盗版产品之类的假冒伪劣产品排挤出市场。第五,会使消费者受益。价格战使商品价格大幅度降低,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者当然受益良多。
当然,价格战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这主要表现为:第一,会造成企业利润下降,行业效益滑坡,甚至造成大批企业倒闭及全行业亏损。如2002年是旅游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一年,各家旅行社为了争取客源,做大市场,普遍采用降价行为,安徽省“黄山三日游”从年初的400多元直线下跌到288元,致使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不少旅行社破产倒闭,退出市场。第二,企业为弥补降价造成的损失,很容易以偷工减料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这必然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损害企业自身的信誉。如2002年,电信行业价格大战硝烟四起,不少企业由于疲于应付价格大战,企业无暇顾及服务和管理,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用户不满,严重损害了企业自身的信誉。第三,企业为应付价格战,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从而扰乱市场秩序。当前的恶性价格战已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四,出口企业容易招致国外企业的反倾销指控。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内价格要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在我国仍不被看作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下,以第三国作参照,倾销幅度会很高,使得出口企业频频遭遇国外的反倾销指控。价格战逼迫企业把价格会压得更低,这就更易招致国外的反倾销指控。
总的来说,适当的价格战、良性价格战利多弊少,而过度的价格战、 恶性价格战则弊多利少。
畅 想
如果作为老师的您,有什么见解与想法,请回复在帖子中,或者在论坛中直接@我!让学生我可以多学习一下,谢谢了!
如果,值得去收藏、订阅我的文库——【免费数据源】
里面有更多我的数据源整理!(直接点击紫色字体【免费数据源】即可)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