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计量检验与分析
在理论研究中,一般选用如下四个经济计量模型来对FDI和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关系作定量的分析,(1)式和(2)式用来对FDI、GDP、T三者关系作普通的回归分析,以定量地说明FDI和GDP、T的相关程度;(3)式和(4)式用来作弹性分析。
GDP=α1+β1FDI+ε1………(1) T=α2+β2FDI+ε2……………… (2)
lnGDP=α3+β3lnFDI+ε3…(3) lnT=α4+β4lnFDI+ε4……………(4)
其中(1)式和(2)式的α1和α2分别为常数项;β1和β2为系数,即FDI每增加一美元,GDP、T增加的美元数;ε1和ε2为随机扰动项。(3)式和(4)的α3和α4是常数项,β3和β4为弹性系数,即FDI每增加1%,GDP、T将增加百分之几。
根据表1的数据,利用TSP软件包,我们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GDP = 3132.17 + 13.31FDI
(9.07) (10.22)
R2=0.8672 Adj- R2 =0.8589 D-W=0.49 F=104.44
T = 718.34 + 6.22FDI
(4.38) (10.04)
R2=0.8630 Adj- R2 = 0.8544 D-W=0.65 F=100.77
lnGDP = 7.28 + 0.284lnFDI
(58.05) (10.59)
R2=0.8751 Adj- R2 = 0.8673 D-W=0.49 F=112.06
LnT = 5.27 + 0.464lnFDI
(42.67) (17.55)
R2=0.9506 Adj- R2 = 0.9475 D-W=0.0.6718 F=308.05
括号中的数据为T检验值。根据以上分析,FDI与GDP、进出口总额的相关系数R2均在0.85以上,相关程度比较高;FDI平均每增加一亿元,GDP、T将分别增加13.31亿美元、6.22亿美元;lnFDI与lnGDP、LnT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1和0.9506;FDI平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T将分别增长0.284和0.464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分析表明,从需求方面看,经济增长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ZF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且,投资虽然在当年表现为增长的需求效应,但一旦投资形成,在滞后几年中则可以表现为产出的供给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一个部分,其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作用同样具有当年的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外商直接投资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我们分别利用线性型式和对数型式的滞后分布模型进行经济计量检验(本文仅用滞后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计量检验,进而近似地替代多元滞后分布模型),结果如下:
GDP=3428.07 + 3.74FDI + 10.77FDI(-2)
(13.39) (1.81) (5.07)
R2= 0.9493 Adj- R2 =0.9415 D-W=1.03 F=121.74
T= 899.04 + 2.39FDI + 4.10FDI(-2)
(5.94) (1.96) (3.26)
R2= 0.9147 Adj- R2 =0.9015 D-W=0.89 F=69.66
lnGDP =7.28 + 0.094 lnFDI + 0.210 lnFDI(-2)
(60.30) (1.43) (3.54)
R2=0.9357 Adj- R2 =0.9258 D-W=1.40 F=94.57
LnT =5.52 + 0.210 lnFDI + 0.228 lnFDI(-2)
(48.18) (3.36) (4.04)
R2=0.9699 Adj- R2 =0.9652 D-W=0.87 F=209.32
其中,FDI(-2)表示两年前的FDI数值,如1985年的FDI(-2)为1983年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上述经济计量模型的各个参数检验值基本符合要求,而且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较前四个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有显著提高,因此模型是有效的。线性型式的计量模型表明,每增加1亿美元FDI,可以在当年带来3.74亿美元GDP、2.39亿美元T增长的需求效应,而对数型式的计量模型则从弹性的角度作出解释,即FDI每增加1%可以在当年带来0.094%GDP、0.210%T增长的需求效应;如果从供给角度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亿美元可以带来10.77亿美元GDP、4.10亿美元T增长的供给效应,或者说,FDI每增长1%可以带来0.210%GDP、0.228%T增长的供给效应。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从1994年开始,FDI的绝对额增长速度显著放缓,从相对额来看FDI/GDP的值呈下降趋势,FDI/T的值也停滞不前并最终在1998年开始急剧下降;二是在考虑FDI的时滞效应并将FDI(-2)引入经济计量模型后,FDI、GDP和T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
第二个问题很容易理解,这也正好印证了传统理论所认为的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作用存在时滞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在当年可以为东道国带来需求效应,在滞后年份将带来供给效应。
图4 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0年卷,2000年的数据为笔者添加。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可能是由如下一些原因所导致的。第一,如图4所示,1994年我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实际存贷款利率水平达到最低点; 1994年以后,国家采取“双控”,实际利率不断上升,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投资需求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即由于机会成本的提高,投资需求会随着实际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因而从1994年开始FDI出现了增长放慢的趋势;第二,1997年我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随即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进入2000年美国经济又出现衰退,全球经济不景气,这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致1999—2000年我国实际存贷款利率下降情况下仍不能迅速回升。
综上,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FDI与我国经济运行、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平行,从一定程度上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显著的反映。(2)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如果不引入时滞变量FDI(-2),FDI与GDP、T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672和0.8630,如果引入时滞变量FDI(-2),相关系数可分别高达0.9493和0.9147。这说明FDI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贡献确实存在着当年的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3)根据我们利用的线性型式和对数型式的多元滞后分布模型所作的测算,FDI每增加1亿美元,可在当年带来3.74亿美元GDP、2.39亿美元T增长的需求效应,在滞后两年可带来10.77亿美元GDP、4.10亿美元T增长的供给效应;FDI每增加1%,可以在当年带来0.094%GDP、0.210%T增长的需求效应,在滞后两年带来0.210%GDP、0.228%T增长的供给效应。(4)由于受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亚洲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的衰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贡献自1994年以来有所下降。[i]
[1] 本文写作得到了范从来教授和沈坤荣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2] 江小涓,1999:《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2期。
[i]参考文献:
江小涓,1999:《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第2期.
沈坤荣,1998;《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稳定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赵晋平,2001,《利用外资与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世界》第3期.
董秘刚,2000:《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西北大学学报》.
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实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0
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H.钱纳里,M.塞尔奎因,《发展的型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人民出版社,2001.
张金杰,《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资本流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马野青,张二震,《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曼昆,《经济学原理》(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美]Dominick Salvatore著,朱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保罗.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性: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