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应对危机的第三张牌是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
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今年以来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部门都出台了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对稳增长和增加就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相关
政策主要集中在财务支持。中小企业当中最具活力的是高成长型中小企业,
从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新的产业往往是由新的企业来引领的,以计算机产业
为例,在大型机的时代IBM是独占鳌头,但当个人计算机兴起后IBM由于种种原因
将这一领域让给了苹果,而苹果又将操作系统让给了微软,而当互联网兴起
后独领风骚的却是思科亚马逊和谷歌等企业,而这些企业在当初都是默默无名的
小企业,既有的大型企业很少能在新的领域中取得成功。促进高成长型中小企业
快速发展不仅能增加就业,同时也是增强经济活力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而
这些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多会面临资金技术营销人力资源法律
等方面的难题,企业的负责人往往缺乏解决相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面对这一难题
台湾在石滋宜博士领导下成立了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为台湾的中小企业提供辅导
服务,对台湾企业转型升级贡献良多。经过中心辅导的的鸿海、台积电、统一企业
等已成为著名的大型企业。中国应该借鉴台湾的经验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ZF
平台服务中小企业。此外,在08年危机来临时德国和日本等国都对中小企业提供了
工资补助以促使中小企业展开在职培训减少失业的压力,这一做法无疑值得中国ZF
相关部门仔细研究和借鉴学习。
调整教育结构
每年我国都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岗位空缺比为1.08,为历史
最好水平,但大学生就业仍然是一个大家都担心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笔者查阅了相关数据后发现,今年大学生(不含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人数约为
640万,而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22岁年龄(假设6岁上小学,22岁正是大学毕业的年龄)
的人口为2154万,适龄人口大学毕业率约为30%,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德国等发达
国家。
可以说我国的大学教育在规模的发展上是大幅超越了经济发展阶段,所以不管中国整体
就业情况如何大学生就业都会是一个问题。笔者的建议是今后5年内大学应该停止扩大
招生规模,重点扩大职业技能教育。
这一点在民族地区尤为重要,如果下一次危机来临
时在民族地区出现大量大学生就业难,难免会给一些希望中国大乱的外部势力以可乘之机 。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自2005年来历年就业率都在95%以上,即便在就业形式
最严峻的2009年中职教育的就业率也高于95%。
(2009年全国中职学校平均就业率95.99%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5/26/c_12145936.htm)
其原因在于即便在就业形势最严峻的2009年根据人社部对全国约100个城市的职业供求统计
结果,虽然就业市场整体上供过于求,求职者对应的岗位空缺低于1.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却
远大于供给。
不仅就业形势好,收入上升也很快。
高职毕业生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就业三年后的收入比就业后半年的收入要翻一
番。2009届毕业生去年底的收入为4160元,比2009年底的1980元增加了
120%。(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
http://www.jyb.cn/zyjy/zyjyxw/201306/t20130630_543537.html)。即2009年毕业的
高职生年收入为49920元,而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4565元。
岗位空缺与 求职者比例
全员 五级(初级技能) 四级(中级技能)
2009年
一季度 0.86 1.27 1.28
二季度 0.88 1.33 1.40
三季度 0.94 1.43 1.46
四季度 0.97 1.48 1.43
而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则要逊色很多。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大学生就业率 70% 73% 70% 75% 70% 70% 68% 72.2% 77.8% 75.3% 73.3%
大学教育应该更重视质量的提升。研究型大学无疑应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而大量的普通
高校则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此外,ZF相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对策。
保护劳工权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
(
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
2011年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5.4天,每天工作8.8小时。以此计算每个农民工
每月平均工作时间为223.5小时,而如果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计算,每月的正常
工作时间应为171.6小时. <劳动法>第41条规定,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
http://www.lawtime.cn/info/laodong/ldzygjfg/20110518102781.html)
每月合法的最长工作时限为207.6小时.现在平均每个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超过合法的最长
工作时限15.9个小时.这种超负荷的工作不仅给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损害,而且不
利于增加就业.据调查,现阶段农民工愿意多加班的原因在于基本工资偏低,多加班可以多
挣加班费,劳动监察部门调查超时加班并不能得到农民工的配合.所以现行劳动法虽然用
意很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调查取证成本很高,难以落实,笔者认为现行每月加班不
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过于僵化,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应该把每月超过36小时以上的
加班工资改为按正常工资的3倍补偿员工,以经济手段来节制资方要求农民工无限制加班
的冲动,可能会对农民工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不仅如此,假设把每月超过36小时以上的
加班工资改为按正常工资的3倍补偿员工后,厂方由于不愿支付如此高的工资,将超过36
小时以上的加班工作中的一半改用新增雇工来完成,根据<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
报告>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5亿,仅此一项便可新增标准工作岗位1000万以上.
如果依次从沿海,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数年推进此项改革,将每年新增数百万岗位需求。
继续加强农民工培训
根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除开16-20岁年龄组外,年龄越小的
农民工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越大。显示了近年来ZF各部门增加农民工培训
机会的努力成果。但仍然有很高比例的农民工没有得到任何培训,不利于产业升级。
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既是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危机缓解失业压力
的重要手段。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提前返乡农民工超过2000万,对社会稳定形成了很大压力。
这一幕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再次上演,而经过上一轮四万亿对策后,如今企业和ZF
负债都已经大幅攀升,继续以增加投资的方式来应对危机的空间非常有限。在这种
情况下做好对中小企业的在职培训工资补贴工作,同时抓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对缓解
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为1000万可能失业的中小
企业职工提供在职培训补贴,同时搞好1000万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压力就会小很多。
但我国并没有在危机时为中小在职培训提供工资补贴的先例,危机来临时为那些企业
提供补贴,如何补贴,补贴多少都是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向德日等国取经的基础上
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而就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来讲,如何让农民工
愿意学,学什么,学了以后有出路也会有很多难题需要相关部门逐一解决。
在提高收入方面除了加强工会的作用外ZF可做的事并不多,给全体公务员加工资
ZF可能既缺钱在贪腐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以前也会顾虑民意反弹。不过03年
以来物价累计涨幅超过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03年的8472元大幅上涨
到2012年的24565元,笔者认为先给教师和军人加工资也是值得考虑的。据纽约
时报报道美国一位研究人员在对全球各国高校教师工资进行对比后发现中国高校
教师的工资水平位列倒数第三位
如此低的工资水平显然不利于建设创新性国家。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美国的服务消费规模接近物品消费的两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
学家诸建芳先生的研究显示日韩等国在人均GDP超过5000USD后服务消费开始快速增长,
如何促进服务消费的发展无疑是十分值得关注话题(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曾建议在夏天
增加休假,以促进旅游等服务消费,如果以省为单位自行确定假期协调成本太高,也可以
以地理区域为单位确定假期)。当然在危机来临时由于耐用物品消费下跌势头很猛,为了
避免企业出现连锁倒闭,出台一些补贴政策也是必要的,但从长远看促进消费的重点应该
在服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