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背崩的路上队长一直嘱咐要保持队形跟紧前面的人所以大家特别小心。我们知道前几天那位黑龙江女孩就是在这段路上出事的,所以我们一点都不敢马虎。出发前,为了阻止蚂蟥上身,我们从头到脚武装了一遍,甚至用胶带把身上的所有缝隙都给封上了。随后我们就发现蚂蟥钻进衣服后因为贴着胶布反而不易取出等问题。
蚂蟥这东西,别看就火柴棍那么长,却能在几秒钟之内顺着登山杖翻几个跟头就爬到你的手上,速度远比你想象的要快。而且,它的两端都有吸盘,一端吸住植物叶子上,一端悬在空中,只要从它身边经过,它就跳到你身上、脖子里,防不胜防。它柔软的身体让你无从下手,捏住一端,它又用另一端吸住,你还不敢用力撕扯,如果扯断,留在皮肤内的吸盘会引发炎症。最惨的一位队友身上钻进了几十条蚂蟥,大家好不容易帮他揪下来,条条都吃饱了血,撑得就像大板栗,用矿泉水瓶装了半瓶,让人毛骨悚然。
其实,这段路上真正的危险还不是蚂蟥,它们只是吸血,一般还不要人命,但峡谷里的悬崖、塌方、泥石流才是要命的,比如多雄拉河峡谷中的老虎嘴,两侧即是陡壁,下面是咆哮的河水,门巴人在崖壁上凿了一条小路,通过这条小路,再翻越多雄拉山跟外界沟通,外面的生活物资也从这里运进来。老虎嘴的石头很湿滑,个别地方还有塌方,我们尽量贴着内侧岩壁行走,格外谨慎,每个人都担心被湍急的河水冲到印度。
从汗密到背崩,要过3座悬索桥:阿尼桥(一号桥)、更阿桥(二号桥)、月儿冬桥(三号桥)。过阿尼桥时,我们闻到了一股很浓的尸臭味,大家认为十多天前失踪的黑龙江女孩可能就牺牲于此。看到桥上飘扬的经幡,我们知道离门巴族村落很近了。快到更阿桥时,我们忽然发现丢失了一名队员,于是赶紧掉头寻找。原来阿尼桥和更阿桥之间的岔路还能通向一座无名桥,那位队友误认为那就是更阿桥,便独自拐走了,幸亏被我们及时把他找回来。经过月儿冬桥时,一位队友踏上了一块腐朽木板,那块木板突然断裂,人顺势掉了下去,好在他反应及时,双手紧紧抓住了悬索,大家这才费力地帮他从窟窿里拉了上来。
我至今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安然度过那个最危险的地方的但心有余悸的感觉一直铭记于心。过去后每个人都虚脱了,从背包里拿了不少食品来补充,歇了很久心还怦怦跳,腿还不停地发抖。最危险的塌方区在月儿冬桥和快到背崩的解放大桥之间。这里,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仿佛来自天外。风光实在太美了,可塌方区却挡在了我们眼前,山体刚刚崩塌过,塌下的碎石早已被多雄拉河冲走,接近90度的坡度,我们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距水面20余米,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要命的是还有落石不断从山上往下滚。背崩,一直被戏称为“背包客崩溃的地方”。我们这些平常的城里人在经历了原始森林和蚂蟥袭击后到达背崩时终于放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