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240 2
2005-05-15

当在平坦的大路上走的时候,我们完完全全可以走一条直线,但是如果只是让你走在湍急的河流上的一架独木桥上的时候,这桥远比一条直线宽的多,可是你还是在发抖,甚至退缩!我们姑且叫这是“过桥心理”

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中我们的消费心理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哪?这是不是与风险投资又关系哪?对与风险爱好者和风险规避者肯定是不一样的答案!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7 10:28:2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15 16:45:00

我不觉得你所说的"过桥心理"与"消费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其实生产者,政府等等其他经济主体也同样面临着风险的考虑,这是一切理性经济人在做出行为前必须考虑的.

这个现象你认为用风险可以解释.我觉得是可行的,但也是不完整的,要用"风险和收益"来整体考虑:风险和收益用更经济化一点的语言解释,其实说的是方差和期望(平均).当一个理性经济人选择是否过桥是在心里已经有一整套完整的风险和收益的概率分布了.只有预期的风险和收益相对称并有额外的收益补偿时(因为过独木桥无疑比在平道上的风险方差大,这里假设每个人的风险偏好类型是一样的)他才会选择过桥.那么回头在看看这个例子,无疑许多假设都是不成立的,首先他很可能对自己是否值得过桥没有明显的判断,再者,他很可能是风险的规避者,再再者他很可能会把可能的后果(预期)考虑进去,因为这后果对于个人是无限大的-----你的生命(对于不怕死的解放军叔叔就不同的),

因此,一般人在过独木桥是总要战战禁禁的,一般在风险投资中不会出现那么极端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5 17:16:00

这种现象要用风险收益来解释。不过,风险理论不解释情绪的波动及其产生的影响。既然行为人在面临风险时出现了紧张情绪,那就要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了。比如Kanheman和Tersky提出的期望理论:投资人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在遭受风险时会更加厌恶风险。再如Bondt和Thaler提出的“过度反应”理论,当某种投资品的收益与成本突然出现巨大反差时,投资人将会过度反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