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仗义执言在2007-8-27 11:22:00的发言:
对这个问题,我不再想详细地论述了.
简单地说一下:
你现在所谓的"价值"已经是你头脑中的价值了!既不是社会抽象而是你的思维抽象.
实际上你的数学平均抽象在非商品社会实际上没有发生.
产品社会,产品的个别劳动直接是社会劳动.
而前商品社会,产品的个别劳动只是个别劳动.当然你在这里强加给它社会劳动属性(在你的头脑中发生,但是当时的社会中没有发生).你于是混淆了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差别(在你的头脑中,只要有个别劳动就有社会劳动),但是即使在商品社会,有些个别劳动没有以社会劳动的形式实现.如积压卖不掉的产品,所以这些产品就没有社会劳动,没有以价值的形式实现,就没有价值.当然在你的头脑中还能抽象出社会劳动来,只是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如果你还是坚持你的错误观点,那随便你吧.
本来你要是不说“坚持你的错误观点”,那我也就随便你说了。但既然你坚持说我的是错误观点,那我就要坚持说一说,到底谁正确谁错误了。
你这里用了很多“你的头脑”,无非就是想说我头脑中的概念没有反映物的本质,那我们就来看咯,到底是你坚持的概念反映了物的本质,还是我的概念反映了物的本质呢?
“你在这里强加给它社会劳动属性(在你的头脑中发生,但是当时的社会中没有发生).”你告诉我哪些没有发生?自然生产中劳动技能的传、学、比导致了个体劳动的生产力趋向于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还是产品的送、借、继承和改变劳动产品使生产要素得到流动没有发生?我看啊,你说的“当时的社会中没有发生”应该是在你的头脑里没有发生吧?
“积压卖不掉的产品,所以这些产品就没有社会劳动”产品里凝聚有劳动,但是卖不掉的产品里没有社会劳动,无非就是再次强调了不能交换的劳动就不是社会劳动,无非就是把社会劳动限制在物的交换中,但你论证啊,别光冒出个结论啥也不说啊。而且我也举例可以反驳你,劳动不是要经过物的交换才成为社会劳动的,交换只是从劳动到社会劳动的途径之一。因为我这里在说产品生产,你用个商品生产中的东东来反驳本身就不恰当,但我还用产品生产中的例子来反驳。
老子种了1000斤粮食,死前全部给了儿子,儿子接手后,商品生产出现了,儿子拿这些粮食去卖得到了1000块。这1000斤粮食凝聚的劳动,按照你的说法,应该是儿子的劳动,可是儿子并没有劳动,是从他老子那里继承来的,但是他老子进行的是产品生产,商品生产还没出现,按照你的说法就是没有价值,于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1000斤的粮食从老子生产出来时没有凝聚社会劳动,变成了儿子卖掉的时候凝聚的是从其他商品中转移过来的社会劳动,也不是他老子的劳动。
这就很怪异了,明明是他老子的劳动产品,怎么价值就不是凝聚着他老子的社会劳动呢?
按照我的解释这就很简单,从产品到商品,这1000斤粮食中凝聚的都是他老子的社会劳动,都有价值。
而且按照你的说法推导到极限,商品的价值只在交换的那一瞬间才有,交换后又没有价值了,除非再次交换。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滑稽的结论,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在某个具体时刻点上非常非常小,因为在这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甚至没有商品在交换。按照从你的观点中推论出来的结论,又如何能指导经济呢?另外,商品经过交换后又没有价值了,那么在劳动中价值的转移又怎么说呢?都没价值了,还转移什么价值了呢?我想你肯定是要说,价值转移是价值交换的另一种形式,那你说说看,价值转移是一种什么样的交换?谁和谁在交换,交换了什么?
所以在我看来,按照你的理解,只能是把价值这个本质虚无化,搞得让人无从理解其抽象于社会劳动这个本质。
而按照我的理解,你的观点中实际上是把价值和价值体现(也就是你说的交换价值)混淆了。价值体现是人类对价值的认识,这个认识发生在交换中。也就是说价值是本质,不会因为交换啊、转移啊、赠送啊什么的而变化,而价值体现则只在交换中才出现。正如前面有人问到,我这个价值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它就是个客观实在,人们对它的认识才直观的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通过交换的方式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