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51 5
2007-08-23
中国周二加息之举凸显通货膨胀和股市飙升两大国内问题日渐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国家却因为信用危机和担心全球市场崩溃而伤透脑筋。

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周二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而且距离上一次加息的间隔时间要少于前3次。看来过去一向行事谨慎的中国央行正在加快对现实局势的反应速度。就在一周前,中国政府公布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5.6%,创下10年来最大单月升幅。与此同时,上证综合指数却连创新高,周二收盘时距离5000点大关仅有一步之遥。

这些情况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经济仍在朝着今年增长11%以上的方向前进,并在越来越不稳定的全球经济中担当起顶梁柱的角色。实际上中国政府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过快所带来的问题,而不像欧美日等国那样为避免金融寒流而奔走。

中国新的加息决定将在周三生效,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将由6.84%调升18个基点至7.02%,而1年期存款利率的升幅更大些,由3.33%调升27个基点至3.60%。央行在宣布加息时表示,此举旨在合理调控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此番表态表明中国政府在对物价上涨的重视程度提高,并且这种价格压力正在逐渐传导至其他国家,今年6月中国出口价格水平较上年同期上升8.1%。中国的通胀信号一直很隐蔽,原因是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尤以猪肉和鲜蛋为甚,而其他消费品价格却无多大起伏。这使得许多分析师被至今仍只有1%左右升幅的“核心”通胀指数所迷惑,对大范围的物价上涨不以为然。

中国央行在本月初最新公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驳斥了这种观点。报告称,在分析价格形势时,不应只关注剔除食品的核心CPI。若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并诱发高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在此次加息中,存贷款利率的上调幅度不同,央行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加息中也曾采用过类似策略,从中可以看出央行担心高通胀正在侵蚀本来就很少的银行存款利息。这种情况已促使人们将存在银行里的钱转投别处。

今年上证综合指数上涨80%,银行存款大量流入股市对此功不可没。许多分析师都认为当前中国股市的价格水平是难以为继的。而政府当局一直谨慎行事,既要让股市降温但又不至于引发全面下跌。

办法之一就是让投资者的资金有更多去处。现在投资者可以通过共同基金投资海外股市和债市,周一政府还宣布了一项重要的试点计划,国内投资者今后将可以不受限制的直接买卖在香港公开上市的证券品种。该决定宣布当天香港恒生指数大涨5.9%,周二又继续上涨了0.6%。

尽管有了这些新变化,但中国国内投资者实际上对海外证券的涉足依然十分有限,而海外投资者也基本上无法参与中国国内股市和债市。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以及严格控制下的汇率长期以来起到了将国内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隔绝开来的作用。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在全球各国央行纷纷放松信贷环境的情况下,中国却在收紧信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29 16:31:00

这种加利息,不但会阻止通货膨胀,而且会加速通胀,不相信大家看看下几个的cpi数据就清楚了。

只要房地产价格还在高位,通胀是不会停止,只会加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9 19:22:00

超常规的货币投放量又彰显了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6 21:23:00

超规模的货币投放与央行无关,这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

至于通胀是不是要高度警惕,个人认为,应该。

不能仅仅看CPI或核心CPI,要关心上游工业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6 21:26:00
以下是引用dtk_yzpbc在2007-9-6 21:23:00的发言:

超规模的货币投放与央行无关,这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

至于通胀是不是要高度警惕,个人认为,应该。

不能仅仅看CPI或核心CPI,要关心上游工业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问题。

说到点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6 00:54:00

能不能解决,拭目以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