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8049 14
2007-08-25
比如说在缝纫机设备这个产业,缝纫机的零配件生产商和缝纫机的整机生产商,相对来说<BR><BR>是不是前一个是上游,后一个是下游。 <BR><BR>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整机生产企业位于缝制设备业产业链上游,零配件生产企业位于缝<BR><BR>制设备业产业链的下游。”我觉得作者是不是说反了,整机生产相对于零配件生产应该是<BR><BR>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吧?? <BR><BR>请知道的同学指教,谢谢! <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25 12:41:00
<DIV class=quote><BR> </DIV>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esenwang</I>在2007-8-25 11:31:00的发言:</B><BR>比如说在缝纫机设备这个产业,缝纫机的零配件生产商和缝纫机的整机生产商,相对来说<BR><BR>是不是前一个是上游,后一个是下游。 <BR><BR>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整机生产企业位于缝制设备业产业链上游,零配件生产企业位于缝<BR><BR>制设备业产业链的下游。”我觉得作者是不是说反了,整机生产相对于零配件生产应该是<BR><BR>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吧?? <BR><BR>请知道的同学指教,谢谢! <BR></DIV>
<P>你首先搞清楚几个“链”的定义。
<P>商品链/产业链/价值链/生产链/供应链
<P>1. 商品链:Hopkins和Wallerstein(1986)把商品链定义为:一系列国际化、网络型的企业围绕某一种商品或某几种商品,以劳动和产销过程的网络型分工方式,相互间竞争与合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在产销纵向所形成的一种链条式组织模式。
<P>2.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围绕核心生产企业,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BR>3. 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BR>4. 波特的价值链概念最为流行,波特(1985)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时候,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称之为价值链。
<P>5. 生产链是指通过交易将商品或服务在不同功能阶段的不同价值增值过程有机联系起来(Dicken,1998)
<P>“链”描绘的是商品或服务诸多生产和流通活动的一种垂直系列关系,侧重的是一系列经济活动在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如何安排和切分;
<P>“网”则主要研究的是那种将一些列企业纳入更大规模经济集团的企业间关系的程度和范围,且侧重的是企业间关系的特性和界限。
<P>[引自: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P>  
<P>回到你的问题。当然是说反了。零组件供应商是上游,设备制造商是中游,销售是下游</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7 19:28:00
<P>这个问题主要看你如何去把握,什么是上游,什么是下游</P>
<P>正如楼上所说,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BR>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P>
<P>首先: 产业链是经济组织关系。<BR>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相对封闭的情况下,缝纫机的零配件生产商和缝纫机的整机生产商可以算作一个产业链</P>
<P>那么,关键是谁位于上游,谁位于下游</P>
<P>其次,我们看定义产业链具有链条绞合能力</P>
<P>在这中间,缝纫机的零配件生产商和缝纫机的整机生产商比较,显然缝纫机的整机生产商更具有娇合能力</P>
<P>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真是因为缝纫机的整机生产商的需求,驱动了缝纫机的零配件生产商的生产</P>
<P><BR>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整机生产企业位于缝制设备业产业链上游,零配件生产企业位于缝制设备业产业链的下游</P>
<P>这个命题的重点在于: 在产业链中谁更有绞和能力,在产业中谁的决定性更强,谁就位于产业链的上游</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2 08:43:00
<P>我很欣赏楼上的思维方式,但不同意楼上的观点。</P>
<P>当然楼上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产业链关系中,一个首要的问题是确定谁在产业链关系中拥有支配能力,也就是楼上所谓的绞和能力。这是所有产业链问题分析的基础,离开这个问题去讨论产业链关系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在电信产业链中运营商通常都具有很大的支配能力,在电力产业链中电网企业具有很大的支配能力。</P>
<P>但是我们看问题还要考虑动态关系。从静态的角度看,在某一个时点,产业链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是确定的。但是从动态的角度看,这个支配-被支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各种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很典型的是制造业-零售业的关系,在传统的产业链关系中,制造业是产业链中的主导产业,但是随着中国零售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现在零售业企业已经成为产业链中的主导部门,所以才会发生一系列象大型超市的通道费争论、家乐福要挟上游制造业企业的事件等。很多产业链正在或即将发生类似的动态变化,有些时候这种主导地位的变化很慢,但有些时候这种变化非常迅速,很显然,一辆个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就可以迅速转变上游或下游产业的市场结构,从而转变产业链的主导关系。这样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的话,如果按照楼上的界定,我们就会发现,在很多产业链关系中,某些产业一会是上游,一会是下游,这会带来很多负面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谁在产业链关系中拥有支配或主导地位,而不是谁位于上游、下游,上下游的界定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客观存在基础上讨论问题,而不是利用问题来改变这个客观存在。</P>
<P>所以我个人还是建议按照消费关系来判断上下游,文献中也是这么界定的。一般来说,消费关系与投入-产出关系是一一对应的,但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通常,上游产业生产的产品,作为中间产品投入到下游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或者说下游产业作为中间产品的消费者向上游产业进行购买,然后把利用中间产品生产出的产品卖给下游的消费者(可以是最终消费者,也可以继续是下游产业)。在这里,消费关系与投入-产出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很容易判断上下游。这样看来,楼主所看到的关于缝纫机的那句话就是错误的,零部件企业位于产业链上游,整机企业位于下游。有关的文献可以参考Tirole(1988)、Hart和Tirole(1990)、Rey和Tirole(2007)、Perry(1989)、Katz(1989)、Rey和Verge(2004)等等。</P>
<P>有时候投入产业关系可能与消费关系不一致。例如,Rey和Tirole(2007)(这个月出版的《产业组织手册》中的一篇文章)就指出,为了改变产业链的主导关系(因为这会带来垄断),政府可以强制改变某些消费关系。例如,在电力产业链中,一般是电力企业生产出电力,卖给电网企业进行输配电,再卖给消费者。这里,生产关系与消费关系是一致的,所以电力企业位于产业链上游,电网企业位于下游。但是,由于自然垄断因素,电网企业通常是垄断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上游市场中,电网企业是买方垄断,而在下游市场中,电网企业又是卖方垄断,双重垄断的存在导致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Rey和Tirole提出,一种解决的办法是政府规定消费者可以向电力企业买电,这样,生产技术关系没有改变,但是消费关系就完全逆转了,此时,电力企业就位于产业链的下游,而电网企业转变为上游,只在上游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了。当然,这里生产技术关系没有改变,但是投入-产出关系我们可以换个视角来理解,等于现在电网的输配电业务也变成电力企业的投入品了(跟煤炭的性质一样了)。</P>
<P>也许楼上的会问,按照这种界定,上下游关系不还是在不断改变吗?确实也是可能发生改变,但这种改变要受到生产技术等很多方面的严格限制,在现实中消费关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不可能随便改变的,所以象电力购买关系这样的改变在现实中发生的很少很少。而且,正如上面所解释的,在这种改变中,生产技术关系可以不发生任何改变,但是投入产出关系可以更弹性地进行新的理解。这种改变与新的消费关系是内在一致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2 9:18: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23:52:25
楼上的讨论很有启发性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0 21:15:40
同意哦,有启发性 4# xzgu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