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有政协委员提出了学者包二奶的问题,把这样的问题提到共商国事的大会上讨论,代表、委员们的格局之小可窥见一斑,真正的意见领袖常常不在人大政协,这是中国政治问题之一。学者腐败也好,包二奶也好,都不是一个典型问题,因为学者的典型性仅仅在于学术和学识上而不在于人性和人品上。后面是我五年前写的一篇日记。
高等学校也经常组织党员同志观看了反腐电教片,作为高校教师,大家比较关注武汉科技大学前校长书记刘光临吴国忠的腐败案件。其实,此案的特殊性并不明显,交通、基建领域的腐败案件十分普遍,无非是其中的寻租机会巨大,个人自律无法达到廉洁的客观效果。高校的案子之所以显得特殊,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知识分子有特殊要求和看法,一般认为知识分子道德自律能力更强,高校的经济腐败更能说明靠自律无法解决腐败问题。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在刘光临等人犯案之前,早已有不少所谓学者型官员腐败落马,刘光临等虽在高校,但在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的大背景下,他们腐败也属于官员腐败,他们是学者但更是行政长官,所以,他们犯案,最多也只是学者型官员犯案的一个典型,并不能揭示高校本身存在问题。所有的腐败案子,从犯罪心理学来说,无非是侥幸心理、攀比心理以及贪婪等等在作祟,而从体制上说则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权力监督问题。不过,作为知识分子犯案更能说明靠道德自律战胜人性的弱点十分困难,战胜人性弱点的只能靠制度。
搞笑的是,大凡这种反腐教育都是至上而下的,各层各行党员同志都免不了要写写感想观感之类的。我们当然知道那些腐败分子在东窗事发之前讲反腐败倒是很有理论素养的,有些的语言天赋还不差,说出了的话还很煽情的,不小心还被感动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常常看反腐败教育片,写思想汇报练出了好功底。不让老百姓有权给大大小小的官真正的颜色看,让官大的教育官小的,让有权的教育无权的,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多了一点幽默和讽刺而已,那些给我们讲理论的人,说不定哪一天就成反腐教材的重要案例。真正的反腐教育只能是老百姓给高高在行的官员们上课,反腐败就要是要老百姓有权教育官员而且有权惩罚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