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不断提高经济预测的精度吗?
我相信有不少人嘲笑我竟然提出这样的问题。很有可能,我得到的回答是,那么多计量经济学家建立越来越大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不是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毫不怀疑自然科学家可以不断改进对自然现象的预测。天气预报的确越来越准确了,甚至我们越来越准确地知道一只小猪在一定的喂养条件下能在多长时间长到200斤。这是因为,死的自然现象等着我们认识,随着我们的知识增加和计算能力提高,我们的预测也越来越准确。这如同一个青年练习射击一个固定的靶子,如果他的身体不出问题,他的射击精度将会越来越高。
然而,当我们要预测的是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经济现象时,事情会有什么不同吗?当然,如果组成一个社会的是不能独立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人,那么,我们的预测会像前述天气预报或小猪的生长预测那样,预测精度是可以提高的。
但是,如果要预测的是独立思考、决策和采取行动人所组成的市场经济现象,那么,我就十分怀疑我们的定量预测精度是否能能够不断提高。除了未知自然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人的行动的不确定性。首先,人是好奇的,不甘心过没有新奇的单调生活,即便没有外部环境变化,他自己也制造出一些不确定性来,比如赌博。其次,人会学习,知识的积累意味着其思维更复杂,其行为更难以预测。第三,在社会活动中,人要猜测他人的行动。在分工社会中,事情更是如此。为了满足不交定金的消费者的未来需要,生产者只能猜测未来情况,如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等。但消费者偏好肯定是不断变化的。毕竟,吃过一个苹果的人对苹果的评价就会不同于没有吃过苹果那个他的评价。第四,有政府干涉市场时,最高限价之类的措施在某些方面会减少不确定性,比如没有关系的人将买不到产品,但更大的不确定性存在于未来,即政策的反复和难以预料的后果。由于这些不确定性,精确的定量经济预测是十分艰巨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有精确预测经济现象的能力会怎样呢?假如人们都采用他的预测,那么,他的预测就像天文预测那样不影响预测对象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他的预测可以得到客观验证(不过,仍然不同于可重复验证的天文预测)。问题是,如果人们相信一个人的预测能力,他的预测是不大可能不被采用的,即人们的行动会受到影响。悖论出现了:如果人们相信一个预测,那么,人们根据这个预测采取的行动将使这个预测无法实现。如果人们在星期一早晨相信一只股票的价格将在星期二下午两点钟上涨,那么,这些人就会在此前购买这只股票,这支股票就不会等到那个时候才上涨。由于经济预测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人们的行动,不可能不断提高预测精度。有可能,一个人在连续少数几次预测中精度有所提高,但是一旦这个人发布的预测被人们采用,它就会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