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各主要城市供电可靠性比较
| 国家(城市) | 巴黎、伦敦 | 东京 | 英国 | 中国 | 大连、烟台 |
| 供电可靠性% | 99.989~99.99 | 99.997 | 99.97 | 99.724 | 99.85 |
| 年平均停电时间分钟 | 50~58 | 10 | 157 | 1451 | 788 |
1.2.4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压力大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动力煤灰份高(28%~30%),含硫量大于)1%的煤炭占40%,发电能源构成中,煤电比例大,1995年为76.0%,由于经济、技术及环境标准等多方面原因,烟气除尘效率低,SO2排放处失控状况,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1997年统计,6MW及以上火电厂SO2排放约6.83 Mt约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30%。因此采取政策、技术、管理各方面的措施,实现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提高能效、控制污染的目标,成为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电力是通往强国富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虽然近几年,由于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电力供需矛盾得以缓和,但这是用电低水平下的暂时缓和,进入21世纪后,为满足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工业必将较快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9.28)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能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为实现这个目标,大力发展高效、洁净的“绿色电力”,必须成为下世纪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2 高效发电新技术
提高发电效率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是新建火电机组,改造在运发电机组的头等大事。 2.1发展超临界参数的大容量火电机组 为提高热效率,各国火力发电机组都积极采用超临界参数的大容量机组(表4、表5)。
表4全世界大容量火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及投运年份
| 项目\机组轴类型 | 单轴 | 双轴 | 单轴 |
| 容量MW | 500 | 1000 | 1300 | 800 | 1200 |
| 投运年份 | 1960 | 1963 | 1973 | 1971 | 1980 |
表5我国火电机组单机容量变迁表
| 项目\投运年份 | 1956 | 1958 | 1958 | 1959 | 1967 | 1969 | 1972 | 1974 | 1978 | 1986 | 1999 |
| 容量MW | 6 | 12 | 25 | 50 | 100 | 125 | 200 | 300 | 引进600 | 引进600 | 引进800 |
| 设计发电煤耗g/kWh | 786 | 576 | 480 | 452 | 409 | 333 | 327 | 313 | 306 | 303 | 320.9 |
美国第一台试验性超临界(31MPa,621/566/566°C)125MW机组于1957年投入运行,到80年代初期美国超临界机组投运了170套,占总装机容量25%,单机最大容量为1300MW;原苏联到1985年投运了185台超临界机组,占当时原苏联火电装机的50.5%;日本、德国及英国、意大利等国也不甘示弱,相继投入超临界机组,经近四十年努力,超临界技术日趋成熟,可靠性与亚临界机组等同,热效率明显提高(表6、表7)。超临界汽轮机热耗比亚临界机组低192.559 kJ/kWh,相对热效率改善约为2.5%。特别是丹麦Vestkraft电厂1992年投运的407 MW机组(25.1Mk,560/560℃),经优化设计和改进,供电效率达45.3%(供电煤耗272g/kWh),为超临界机组树立了榜样。